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跟著記者逛哈洽會:俄羅斯手工藝大師三次來哈洽會
2018-06-19 15:14:00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承旺 王健澤 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小型移動組合房吸眼球

  本屆哈洽會上,一種面積在15到30平方米的鋼制和木制移動組合房屋受到人們的喜愛。據了解,鋼制房屋是利用集裝箱改裝,可以快速組合,裡面有衛生間、臥室,適合鄉間、山區等季節性戶外休閑住宿。

  小型拖掛房車圓你房車夢

  一款小型拖掛房車可以讓很多人圓房車夢。據了解,該拖掛房車長度3.5米,小型家用轎車就可拖掛,展開後可供6人在車裡吃飯。

  哈洽會上的『綠皮車記憶』

  小的時候,綠皮車載著我們從家走向世界,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綠皮車逐漸退出,成為記憶中的那條時光隧道。

  在本屆哈洽會上,『綠皮車記憶』主題餐廳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展商。綠色的車廂,綠色和白色相間的桌布,一切都是記憶中的樣子。

  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客商告訴記者,她上學的時候在中國生活過5年,這種綠皮車她只是見過,卻從來沒有坐過。現在來到中國看到的綠皮車已經很少見了,能在哈洽會上看到她感到很親切,想起了在中國生活過的那些時光。

  很多人在綠皮車車頭合影留言。設置這個展區的是哈爾濱鐵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綠皮車餐廳吸引了很多人,大家都是為了綠皮車記憶而來,這記憶是一代人或幾代人的,綠皮車更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和奔跑速度。

  精雕北沈香留下百年回憶

  用最天然的材料,精雕出最自然的藝術品。哈洽會民俗展區,一位手藝人正在精心雕琢著一個『木頭』。她告訴記者,這是從小興安嶺的土中發現的北沈香,別看外貌不起眼,卻散發著濃郁的檀香味道,而且可以保證100年不腐爛,很珍貴。雕刻是根據材料本身的形狀刻出相應的造型。她正在雕琢的這個作品是個大峽谷,整個作品完成大概需要3個月的時間。 □記者王健澤

  『礦工』食品兩上哈洽華麗轉身

  來自鶴崗展區的『礦工』食品是第二次走進哈洽會。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產品實現了華麗轉身,每種產品都有了包裝,還有禮盒裝,訂單量也大幅增加。

  『你看,這是請來的俄羅斯師傅做的俄羅斯大火腿,去年就這麼上哈洽,今年進行了塑封包裝。還有這礦工面包,以前為了適應礦工需要,一個一斤二兩,去年就這樣上會了,今年根據市場需要,變成二兩一個的小包裝。』鶴崗礦工食品公司負責人嚴祥武告訴記者,去年帶到會上的產品,除了面包外,其他的都沒有包裝,感覺東西不上檔次,客商也給提了不少建議。今年的產品,都有了精美的包裝,還制作了各種禮盒,和客商談起來,也有底氣了。

  『近幾年礦上在壓縮產能,礦工數量由以前的兩三萬名,減少到目前的1萬多人。』嚴祥武說,以前礦工食堂主要是滿足兩三萬名礦工吃飯需要,現在礦工少了,食堂職工開支成了問題。為此,他們進行了『混改』,成立了鶴崗礦業集團保健食品公司,從去年開始走上哈洽會。

  『連續兩年上哈洽會,收獲特別多,現在礦工食品年產值達4000萬元,327名職工開支不成問題。』嚴祥武說,今年在哈洽會上,又接觸了很多客商,『礦工』食品已經品牌化,而且有望走出鶴崗,在其他地方開店。

  俄羅斯手工藝大師三次來哈洽會

  18日,在哈洽會上,來自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市的民間手工藝大師馬蒙托夫現場向客商介紹展品。據了解,馬蒙托夫今年70歲,從事手工藝雕刻已經56年,今年是他第三次來哈洽會。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引入投資振興,引領消費昇級』——第二十九屆哈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