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2018中國兩極穿越』深入大興安嶺呼瑪 鹿鼎山風光驚艷鏡頭
2018-06-21 13:2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21日訊 (記者 霍梟涵)19日,『2018中國兩極穿越』一行從黑河出發,駛入大興安嶺地區,首先來到位於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的呼瑪縣。

  呼瑪縣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裡,佔到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呼瑪縣是大興安嶺地區唯一以農為主的行政縣,盛產木耳、蘑菇、猴頭、藍莓山特產品。

沿途景色。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驚喜總是不期而遇。在呼瑪縣的古龍乾河與呼瑪河交匯之處,距離呼瑪鎮縣城9公裡有一座鹿鼎山,巍峨屹立,山勢險峻,呼瑪爾河從它腳下蜿蜒流過,站在山上遠眺,呼瑪秀美風光盡收眼底。山下一片濃綠,順勢綿延,在歷經近十天的旅行趨近審美疲勞的時候,遇到這樣一處驚喜之地,一行人紛紛感嘆贊不絕口。

鹿鼎山風光。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鹿鼎山風光。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作為一座縣城,呼瑪縣有著為數不多的融合了歷史文化和現代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呼瑪縣博物館猶如江浪的曲線造型展示大河文明的源遠流長。大跨度環形寓意歷史積淀的厚重與多元文化的包容,塔型建築如高揚的旗幟彰顯呼瑪縣人民的智慧與豪邁、呼瑪打的充滿勃發生機和活力。

呼瑪博物館。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呼瑪縣還有一個聚居了興安嶺上最古老的土著民族鄂倫春人的地方——白銀納鄂倫春民族鄉,其前身是呼瑪河邊使馬鄂倫春人的一個圍獵場。新中國成立後纔脫離氏族部落游獵生活方式的鄂家人,如今在體貌、生產生活、性情中仍保有淳朴而厚重的民風。

  『中國兩極穿越』是繼2016年和2017年以來,連續第三年打造的黑龍江極致自駕品牌,由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中青旅承辦。該路線從撫遠出發,沿著中俄邊境線,經同江、蘿北、鶴崗、伊春、黑河、呼瑪,最終抵達漠河北極村,全程2200公裡,沿途自然人文風光無限。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