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2日訊 大慶石油人心中有個乙烯夢。做強『油頭化尾』,重新喚醒了這個跨世紀的夢想。大慶石化公司乘勢而上,積極對上爭取,120萬噸乙烯項目得以全面開工,繼『大煉油』項目之後,橕起『化尾』產業昇級改造半壁江山。
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可帶動塑料加工、石油樹脂、醫藥制劑等10餘條下游產品鏈,是所有煉化產業中對下游拉動效應最高的產業。作為國內首個『大型乙烯技術國產化工藝包設計』項目,大慶石化60萬噸/年乙烯裝置的綜合能耗、雙烯收率以及裂解爐熱效率等指標,均為國際先進水平。裝置自投產以來,已累計生產乙烯1500餘萬噸,接近中石油總產量的1/5。
年初以來,大慶石化公司瞄准增收創效目標,繼續保持三套乙烯裝置生產強勁勢頭,通過內外部原料資源拓展、優化化工原料結構、加強設備管理,確保各套裝置檢修前期安穩可控。截至6月15日,累計生產乙烯53.71萬噸、丙烯26.44萬噸、丁二烯7.81萬噸,助力一流乙烯建設加速駛入『快車道』。
充足的乙烯『龍頭』原料,為下游化工產業鏈延伸、集聚、增值創造了條件。大慶石化公司不斷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推出更好更多更優的產品。
在聚乙烯產品結構上,重點抓好聚乙烯、聚丙烯產品牌號優化,增產高效產品,結合市場需求,積極組織增產2420D、8320、9047、 QL505P等高效產品,增效2167萬元。化工三廠瞄准市場動向,大力生產順丁橡膠、苯乙烯等高附加值產品,通過外購乙苯提高苯乙烯裝置負荷增加苯乙烯出廠,實現生產優化增效1100萬元。化工二廠組織丙烯?出廠2650噸,增效390萬元。
在市場開發上,在穩定農夫山泉、娃哈哈、米其林等名牌化工產品的基礎上,推出長期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噸包裝塑料集裝桶專用料,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作為中國石油自主核心技術,大慶石化『高?SAN及板材ABS樹脂成套技術』盤活停工10年的2.5萬噸/年聚苯乙烯裝置用於SAN樹脂生產,實現了化工產業鏈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