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訊(記者 佘雨桐)近日,記者從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自2017年10月10日,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北滿特鋼三企業重整計劃,建龍集團(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正式入主北滿特鋼。建龍集團成為實際控制人並進入重整計劃的執行階段以來,截止2018年3月份該企業已經開始盈利,在過去大半年內該企業員工也迎來了兩次工資上調。

擺滿關於企業破產資料書的法院黨組成員李國軍的辦公桌。
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滿特鋼),前身為齊齊哈爾鋼廠,工廠始建於1952年,1957年11月全面建成投產,是我國『一五』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中唯一的特殊鋼企業。建國初期,北滿特鋼是一顆閃耀在嫩江之畔的璀璨明珠,在我國工業產業最艱苦的歲月裡,它有力的如椽巨筆在共和國工業史上繪就了濃墨重彩的畫卷。
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起北滿特鋼的經營開始逐年下滑,曾風光一時的北滿特鋼已不復往日勝景,內外交困之下,北滿特鋼力圖通過破產程序止損。據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李國軍跟記者介紹:『當時的北滿特鋼一方面負債百十億元,一方面尚有價值近數十億元合同尚未履行。企業是救還是棄?生產是續還是停?一系列訂單是力保還是解除?數千員工如何安置?這一連串問題考驗著我們齊齊哈爾法院法官的司法智慧、膽識和能力。』
2016年12月9日,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北滿特鋼三企業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的受理與審理高度重視,黨組書記、院長畢同春明確強調,北滿特鋼屬於全省大型鋼鐵制造企業,它的生死存亡是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僅關乎上千名職工的就業和上千個家庭的安定,也關乎整個鋼鐵行業的發展,雖然資不抵債,但仍有很好的基礎和發展潛力,法院應主動擔當、立前有為,要設計一套因地制宜的拯救方案來,盡全力挽救企業,盡所能服務經濟。
該案是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首例大型國有企業破產重整案件,無先例可循,也無經驗可借鑒。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專職審委會委員李國軍在案件受理伊始,他帶領審判團隊多次進入北滿特鋼三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機關的主導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生產搞上去、把債務降下來、把活力激發出來、把外力引進來』的思路,多方面引導監督管理人開展工作,多方聯動促進北滿特鋼重整。經過10個月的緊張工作,北滿特鋼三企業破產重整案件終於在法律程序上取得了預期效果。2017年9月28日,北滿特鋼三企業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依據《破產法》,采取『一次開會、分組表決、分別統計』的方式,一次性表決通過了重整計劃草案。10月10日,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批准了北滿特鋼三企業重整計劃。至此,北滿特鋼三企業破產重整法律程序宣告終止,建龍集團(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正式入主北滿特鋼,成為實際控制人並進入重整計劃的執行階段。本案的成功審理,保證了債權人整體受償率比破產清算提高近1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債權人的損失;保證了在職員工總體就業,有利於社會穩定;保證了戰略投資人順利實現發展計劃,有利於經濟發展,真正實現了讓黨委放心、讓政府安心、讓企業舒心、讓職工暖心。

正在生產的工人們。
在建龍鋼鐵集團入駐後,重整後的北滿特鋼人立刻展現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沈寂了14年的老牌國企,終於在2018年3月份開始盈利。建龍集團也將繼續整合黑龍江省鋼鐵資源,打造『雙千工程』,即力爭實現一千萬噸鋼鐵產量,一千億元銷售收入,使鋼鐵產業成為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按建龍集團計劃,到2019年底,北滿特鋼將實現220萬噸的鋼鐵生產能力。
2018年1月28日,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破產審判繼續擔當,依法裁定受理了建龍北滿兩個子公司的破產清算案,專門為建龍北滿的揚帆遠航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這兩個案件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的成功召開以及案件的妥善審理,再次為北滿特鋼的轉型昇級掃除了障礙,更是為建龍北滿的揚帆遠航卸下了沈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