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友好區人纔驛站助力藍莓產業發展
2018-07-13 08:54: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娜 李平 馬少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3日訊 伊春市友好區的藍莓又是一個豐收年。伊春人不會忘記,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友好萬畝藍莓產業園,為藍莓產業發展把脈定向。兩年過去了,友好的藍莓產業交出一份可喜的『答卷』。

  截至目前完成投資1.95億元,規劃面積1.2萬畝,全區的藍莓種植面積達到12600畝。伊春伊藍農科果業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新建鋼骨架大棚30棟,溫室2棟,將藍莓露地種植向棚室種植發展。在鞏固好現有藍莓冰酒、紅酒、白蘭地、飲料、果乾、果脯等系列產品的基礎上,重點推進藍莓系列產品研發,把產、供、研、銷體系建立起來,努力形成全產業鏈條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園區。與伊春鴻洋藍莓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藍莓深加工項目協議書,已完成可研報告及土地選址,項目正在進行中,待項目全面達產後,年可加工藍莓鮮果6000噸、提取花青素80噸、生產藍莓凍乾果粉740噸,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將成為全市最大的藍莓種植、研發、加工、銷售、冷鏈物流基地。

  『友好藍莓』不僅獲得了全球良好農業規范認證,還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中國地理標志注冊,成為伊春市第一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列為全國互聯網地標產品(果品)50強,農業科技園區也成功晉昇為全市唯一一家省級行列,獲得中國『藍莓之鄉』稱號,被評為中國食品安全示范基地,並被選為省乾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連續舉辦了六屆藍莓采摘節和一屆藍莓文化節,提高了友好藍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友好區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大批科技人纔的支橕,而要實現藍莓產業長遠發展和友好的綠色化轉型,關鍵還在於人纔。兩年來,該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新一屆領導班子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確立了以人纔戰略助推藍色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

  友好區人纔驛站是全市小漿果人纔驛站,是伊春市委組織部指導、友好區委組織部建設的柔性引纔引智公共服務平臺。伊春市友好人纔驛站下設8個基地:1.2萬畝科研實踐基地、5492平方米創業孵化基地、808.2平方米『互聯網+』基地、4860平方米科技孵化器、460平方米培訓基地、4700平方米專家公寓、3300平方米健身基地、97公頃生態康養莊園。

  目前,伊春市友好人纔驛站入駐專家143人,其中國際專家15人、國內專家70人、本地專家58人。與哈工大、沈陽藥科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伊春林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科研協作關系,在友好區成立了教學科研基地、教育實踐基地、種植示范基地。已引進藍莓花青素提取、木耳分離多糖、膠原蛋白,北蟲草分離蟲草素等科研成果和高新技術,同時開展植物多酚、藍莓酒科學和天然產物活性物質的研究,建立成果轉化平臺,引進多個創業創新團隊到友好投資興業。

  驛站借助友好藍莓特色產業統籌全市漿果行業人纔工作職能、政策、資金、力量,實現『一個窗口』對外、『一張清單』招纔、『一個標准』服務,吸引更多優秀人纔來友好來伊春乾事創業。通過多渠道整合國內外漿果行業知識資源和技術資源,為企業提供多領域的先進技術,在人纔培訓、經營管理、技術開發與創新、交流與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產品展覽展示、信息服務等多方面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並組織各類活動。

  近年來,該區圍繞藍莓產業全力打造以『匯聚人纔、對接產業、服務企業、推動發展』為宗旨,為政府、企事業、院所、人纔、金融機構五方對接交流與合作服務的平臺。圍繞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積極梳理引進國內外人纔的工作情況,對重點招商產業、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優化人纔服務環境,以問題為導向開展『保姆式』優質、高效服務,解決人纔的後顧之懮,幫助企業引進人纔、留住人纔,從而打造友好創業創新樂土。

  友好區在穩步推進藍莓種植面積的同時,以打造藍莓產業綜合體為龍頭,以藍莓文化節為載體,突出規模化、高端化發展。同時,啟動全區旅游業三年提昇計劃,圍繞『一島三園』旅游支點,整合全區旅游資源,串珠成鏈,叫響『藍莓之鄉、生態友好』旅游品牌。將立足本土『挖』人纔,擴大視野『引』人纔,優化資源『養』人纔,健全機制『管』人纔,讓人纔引領藍莓產業發展,產業發展集聚人纔,成為友好大地最生動的實踐、最鮮活的寫照。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