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8日訊 從書聲琅琅的校園走進荒涼的草甸灘涂,與蚊蟲為伴,與風雪抗爭,大慶鑽探工程公司地質錄井二公司青年工人王大鵬用過人的毅力,完美轉身,成為一名優秀的石油工人。
『有人說錄井工作單調乏味,我不這樣看。』提起自己的工作,王大鵬平和的表情立即變得神采飛揚。『從地下幾千米、十幾千米采上的岩芯,放在熒光燈下一照,平淡無奇的石頭上就會顯示出許許多多信息。』
『看石頭』是王大鵬的工作,他擔任的是地質錄井工,負責采集、記錄岩芯的信息並加以綜合分析,弄清油氣層的位置、厚度、流體性質等,為固井、試油、確定鑽探深度等提供充分的依據。
能在石頭上看出細微差異,並讀懂所代表的含義,王大鵬苦練了近四年。2014年6月,23歲的王大鵬畢業於吉林化工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進入大慶油田鑽探公司。這個公司有著光榮的歷史,王進喜、李新民兩代鐵人都從這裡走出去,成為石油工人的傑出代表。
剛參加工作的王大鵬被分到了公司開發錄井部L10153錄井小隊,擔任地質采集員。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跟著師傅學習撈砂樣。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學問非常大。撈取砂樣的時間不准、砂量不夠、位置不准等任何一點微小的疏忽,直接影響到整口井的錄井質量。
在工作的每一口井,他都准時准點撈取岩屑,並認真細致地清洗。待岩屑晾乾後,都會拿到熒光燈下仔細觀察對比每一包岩屑的細小區別,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油氣顯示信息。幾年來,王大鵬保持一絲不苟的精神做好每一項工作,有效保證了錄井過程中岩屑的采集質量,圓滿順利地完成了伊通地區十餘口生產井以及乾安地區兩口水平井的錄井任務。
偏僻荒涼、渺無人煙的野外錄井工作環境,對每一個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講都是意志、毅力的考驗,許多大學生忍受不了這種艱辛,感覺枯燥無聊。
然而,長著一張娃娃臉的王大鵬卻雲淡風輕地度過『開頭難』的階段,讓同事們刮目相看。在他看來,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能鍛煉人,身處野外前線,應該學會苦中作樂,這樣纔會有激情去把工作做得更好。正是有了這種心態,他以積極飽滿的熱情認真對待平凡的工作,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也不願休息,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
一有時間,他就學習錄井業務,認真翻閱從師傅那借來的地質錄井書籍,結合自身的體會記錄工作筆記,遇見不懂的難題虛心向師傅和老地質員請教,把在野外生活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快樂,自身能力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進步,就這樣,並非專業出身的王大鵬業務上脫穎而出。後來,他竟然通過集中的『魔鬼訓練』,作為選手代表公司在2016年職業技能競賽上榮獲中國石油2016年綜合錄井工團隊項目職業技能競賽金獎以及團體第三名。
隨著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2017年初,公司領導經研究決定,任命他擔任L10153小隊氣測班長,去完成英深303-5井的錄井任務。這是一口重點的氣井,而氣測錄井是整個錄井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責任重大。面對如此重擔,在2個多月的錄井施工中,他始終堅守在錄井現場,錄取參數,分析數據,判斷層位。秉著一絲不苟的精神,在進入氣頂後,每一層的氣測異常分析,他都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與鄰井情況對比,做出最合理的解釋分析。最終,圓滿完成英深該井的錄井任務。
一次,王大鵬在工作期間劃傷了手指,他不顧著流血的手指,將工作安排好之後纔去處理,縫了9針。當時的天氣十分嚴寒,醫生本來叮囑他要靜養不能被凍到,但一想到他的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麼的重要,他選擇了咬牙堅持,把手指包得嚴嚴實實再次投身到生產一線工作中去,頂著寒冷的天氣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不負眾望順利完成了工作。
在現場工作中也會遇到許多的突發情況,每一次班組成員遇到困難,為了不影響生產,他都會義無反顧的第一個衝上去,把大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情去處理是他一貫的作風,也使他在艱苦中成長為可擔大任的優秀石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