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1日訊 水,滋養生靈,哺育萬物。現代社會,人們用智慧鑿渠淨化,鋪管引流,將自來水送入尋常百姓家。自來水是城市的『血液』,在供水管道的『動脈』裡源源不斷地流淌。1936年的元旦前夕,哈市11戶居民喝上了夢寐以求的『自來水』,他們不用再鑿井取水,不用肩扛手提,哈市市政供水的大幕也自此拉開。為最大程度滿足全市用水需求,哈爾濱供水集團緊跟城市發展需要,將供水管線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地下管道長度從400餘公裡發展到1400多公裡,打造哈市『互通互備』多水源格局。

階段: 1979年-2002年
關鍵詞:供水工程改造
10萬職工告別地下污染水建應急工程枯水季也不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哈市城市供水建設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供水事業經過全面整頓,綜合處理,實施了供水一、二、三期工程建設,供水能力新增48.2萬立方米/日。
值得一提的是, 1983年鋪設的DN300-DN600配水乾線工程,從南通路、先鋒路、東西化工路鋪設,經化工總廠、毛皮廠,最後通到龍江電工廠,結束了沿線10萬職工長期吃地下污染水的歷史。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穿城而過的松花江,是哈爾濱人的唯一水源。1991年-1999年松花江水位持續下降,供水告急!夏季枯水季節最低水位110.36米,哈市供水集團經國家批准立項建設哈爾濱市應急供水工程,新建了取水能力為15萬立方米/日、 50萬立方米/日的合建式岸邊取水塔各一座,解決了哈爾濱枯水季節取水問題。

階段: 2003年-2016年
關鍵詞:雙水源供水
居民吃上磨盤山水國內先進工藝淨化松花江水
雖然工程建設依然不斷進行,但松花江水質污染和低水位等問題依然嚴峻。經過嚴格論證,最終確定將磨盤山作為城市第二水源。2002年4月,在距哈爾濱市約200公裡的五常市沙河鎮磨盤山村,磨盤山水庫工程在機器轟鳴中開工建設。同時,平房淨水廠工程也開始啟動。『2006年,平房淨水廠投入使用。』哈爾濱供水集團副總經理張波說,從2010年1月1日起,隨著平房淨水廠二期工程投入使用,磨盤山水成了供水集團的唯一水源。僅靠磨盤山水已難以保證居民用水。平房淨水廠總設計處理能力為90萬立方米/日,而目前江南城區需水量已超100萬立方米/日。
采取雙水源供水的需求迫在眉睫,於是,松花江水再次成為居民的飲用水源。供水集團對哈西淨水廠進行昇級改造,作為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設項目之一,其設計處理能力為20萬立方米/日。工程采取國內最先進的高寒地區給水深度處理工藝,包含預臭氧接觸池、高速濾池間、主臭氧接觸池等。目前,該工程已經具備向江南主城區供水2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投產後,主要為江南新區供水,包括向哈東、哈南、哈西和空港經濟區配水。
階段: 2017年至今
關鍵詞:『互通互備』多水源格局
176萬戶喝上『純淨水』1400公裡管線打造地下動脈
為了能讓居民喝上放心水,目前供水集團在線監視測量儀表從之前的215塊擴展至328塊,水質監測更密集更可靠。同時,對於水質的監測項目,也從以往的35項增加至現在的106項。
安全、充足的水源,通過位於地下的管線,每天源源不斷地送到千家萬戶。供水人稱它們為城市供水的地下『動脈』。為最大程度滿足全市用水需求,哈爾濱供水集團緊跟城市發展需要,將供水管線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40年來,市政供水管網長度從400餘公裡發展到1400多公裡,截至去年底,哈爾濱供水集團負責江南176萬戶居民的供水。
同時,多水源應急供水工程、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松平輸水管線工程、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以及哈南加壓泵站、哈西加壓泵站、香福加壓泵站、哈東加壓泵站、雙榆加壓泵站等,鋪開了城市供水發展的版圖,初步形成了『互通互備』的多水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