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日訊 記者31日從市消費者協會獲悉:2018年上半年,我市各級消協組織緊緊圍繞『品質消費美好生活』消費維權年主題,始終牢記『消費者利益無小事』的工作理念,熱情受理消費者投訴,認真解答消費者諮詢,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450件,較去年同比增長1.1%,解決率為95%,接待消費者來人來電諮詢7400餘人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萬元。
2018年上半年全市消費投訴主要包括以下7個方面:
保健品投訴居高不下
一些保健品誇大產品功效,進行虛假宣傳,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現在:采用租賃場地開展現場健康宣傳的方式,采取多種手段推銷保健品,往往以『義務診斷』、『贈藥』、『免費抽獎試用』、『專家講座』、『贈送禮品』等手段,在騙取老人信任後,向其推薦為保健食品的高價『藥品』,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隨意誇大保健品功效,甚至宣稱其保健品具有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誘使老年人以高價購買,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延誤了治療時機,給老年人造成了精神傷害和財力上的巨大損失。
房屋裝修投訴不斷
主要表現在房屋裝修合同不對等,合同中承諾的裝修項目與實際裝修情況不相符,導致反復維修以及重新付費的情況發生;裝修質量問題多,達不到約定的標准;商家不按合同履行,沒按合同約定的日期裝修完,存在違約行為。
汽車加價銷售
主要表現是存在強制搭售保險,加價銷售,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
健身等預付款打水漂
商家『誠信』缺失,導致投訴不斷,消費者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有四方面,一是涉及健身卡、餐飲卡、洗浴卡、糕點店、洗車卡等多個服務領域,經營者在辦理了大量會員卡後,轉讓他人,或在沒有提前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擅自關門停業、跑路,致使消費者無法聯系到經營者,消費者追要卡裡的剩餘款難,如此侵權,消費者反響強烈;二是經營者無端扣消費卡裡的贈款;三是經營者轉行業,消費者找不到原經營者,致使退卡難;四是經營者改名稱後,無端剝奪消費者的消費次數。
電動車質量有瑕疵
主要表現是電瓶質量不過關,裡程數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美容變毀容
主要表現在:眼袋沒有做下去,提眉太高不對稱,影響消費者形象;做拉皮手術致面部感染,給消費者帶來了痛苦;做面部手術致臉部不對稱,有硬塊疼痛,鼻子做歪等,給消費者造成了精神傷害和財力上的損失。
家電修理難
電視機投訴的主要問題是屏幕圖像不清晰、抖動或無圖像,在保修期內沒有保證維修質量;電冰箱問題是噪聲大,制冷速度慢;空調送貨不及時安裝,維修不及時,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後,商家與廠家相互推諉,以各種理由拒絕,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分析:從投訴諮詢熱點和案例分析看,市消協認為主要是因為經營者誠信缺失,虛假宣傳,售後服務得不到保障,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經營者無視法律規定,減輕或者免除自己的責任,加重消費者的責任,做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對消費者進行強制交易等行為,嚴重地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知情權和選擇權,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反響強烈。因此,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管理和提高經營者的法律法規意識,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日顯重要,同時由於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貪圖便宜,社會信息源少,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欠缺等造成了消費者投訴不斷。
維權:廣大消費者要努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要多掌握一些商品知識和消費常識,按照說明書要求安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不圖一時便宜,做到理性消費,文明消費,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及時反映、舉報,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