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2日訊 8月 1至 7日是第27個世界母乳喂養宣傳周。記者從省衛生計生委、省婦幼保健院等醫療單位在中央大街展開的『婦幼健康,我們在行動』 2018年世界母乳喂養周主題宣傳活動上了解到,我省母乳喂養率已上昇至90.91%。然而,還有很多所謂的『說法』困擾著新手媽媽:過了6 個月的奶就沒營養了,喂不喂都行;生了孩子沒有奶?趕緊找揉奶師……這些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麼?記者采訪了省婦幼保健、省醫院以及哈爾濱紅十字中心醫院的相關專家,為新手媽媽答疑解惑。
問題1 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了?條件允許母乳喂到2 周歲以上
『我們建議,如條件允許應母乳喂養到2 歲,或者以上……』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劉莉表示,這種說法很普遍卻是一個偽命題。隨著寶寶的成長, 6個月以後除了母乳之外需添加輔食增加營養的攝入,但母乳並不是沒有營養了,這時的母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活性物質,都是孩子營養的必要補充。並且在喂母乳過程中,母子間的眼神交流、擁抱和接觸,對寶寶的認知、情感和早期發育都有好處。所以,母乳喂養如果過了6個月,或者1 周歲還能哺乳的話,請繼續堅持。
問題2 第一口奶有髒東西應扔掉?無科學依據要早接觸多吸吮
省醫院婦產科主任周莉莉:『第一口奶是乾淨的,之所以呈現黃色或橘色,是因它富含胡蘿卜素 及高 濃度 的免 疫球 蛋白 。第一口奶是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而且容易消化吸收。要扔掉這 種說 法沒 有任 何科 學依據。並且在一次喂奶過程中,前乳和後乳的營養物質不同。前乳的主要營養是蛋白質,後乳的主要營養是脂肪,所以在母乳喂養中應先將一側乳房吃空,然後吃另一側,以保證寶寶攝取的營養更均衡。
問題3 不開奶是不是要立刻找揉奶師?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揉奶
周莉莉表示,『一般情況不需要揉奶。我們提倡母乳喂養是要早接觸,有條件的情況下臍帶沒有剪斷就要和媽媽接觸擁抱,半小時之內,可由醫護人員協助進行乳頭吸吮,奶是孩子吸吮後母親經過自然生理反應分泌出來的,盡管沒有奶也要讓孩子做吮吸的動作,促進乳汁的分泌。
問題4 剛出生前幾天沒有母乳怕孩子餓?孩子沒有那麼急迫的飢餓感
寶寶剛出生時,胃只有葡萄大小,還有羊水和胎便,所以並沒有那種急迫的飢餓感。哈爾濱紅十字中心醫院產四科主任醫師孫曄告訴記者,近期就有一名產婦,生下來第一天沒有開奶,到第二天晚上終於來了,寶寶也順利吃上了初乳。『往往就是開頭難,父母若能堅定信心,以後母乳喂養會越來越順利。』並且提示新手媽媽,如實在需喂奶瓶,也一定要先吸吮乳頭再用奶瓶,避免讓寶寶造成乳頭混淆,出現不會吸吮或不願吸吮母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