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日訊 (記者 許諾 莊園 李澄 郭麗穎)2日,『黑土地的紅飄帶』——追尋英雄足跡,傳承紅色基因『三五紅色聯盟宣講團』大型尋訪活動首站在哈爾濱尚志市、牡丹江海林市啟程。由東北網將面向全省招募的小記者,跟隨著東北民主聯軍的後代子女,深入英雄曾經戰斗和生活過的地方,聆聽黨史專家講故事、講歷史,通過互動的方式向當代青少年宣講革命故事和英雄精神。

此次活動是在東北野戰軍(東北民主聯軍)入關作戰70周年和哈爾濱解放72周年之際,通過走訪黑龍江省的部分紀念館等,深度挖掘、全面整合、大力傳承黑土地上的紅色文化資源,利用東北民主聯軍入關70周年的有利契機,通過系列活動加大紅色文化的傳承傳播,催化活化優秀基因的落地落實,為民族復興和龍江振興注入持久的精神動力和創新活力。
2日中午,在尚志烈士陵園,趙尚志的外甥趙加壯走進陵園時感慨萬千,年近60歲的趙加壯特意為了宣講團的活動從天津趕來。『抗聯領袖趙尚志是我三表舅,我曾兩次回老家參與家祭及遺骨安葬儀式。』趙加壯回憶說,大概40年前,17歲的他和父親坐火車到哈爾濱給表姨趙尚文(即趙尚志的胞妹)拜年,第一次聽表姨說起趙尚志的名字。『當時表姨對我講,我表舅「九一八」事變後投身抗日斗爭,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等職,是東北抗聯的創建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表姨一直牽掛著兩件事,一是表舅屍骨下落不明;二是表舅曾兩次被錯誤開除黨籍,直至犧牲時也未得到恢復。她就盼著這兩件事能妥善解決。』
參與活動的小記者們雖然僅10歲,但對黑土地的這段歷史熟知。『我知道,我知道,趙尚志是遼寧人,7歲來到了哈爾濱,他在17歲就加入了共產黨,他的名言是「不驅除日寇絕不成家!」』小記者們紛紛搶答著問題,與抗聯後代子女們互動。

東北網小記者在認真記錄。東北網記者 許諾 攝
孩子們的回答讓趙加壯欣慰不已,趙加壯表示,活動采取老中青互動的方式,切實的體現了黑土地上紅色文化的傳承傳播這一主題,也符合『抗日烽火的源頭,解放戰爭的起點』的歷史定位,希望三五集團的王軍作為紅色文化的領頭人,帶領青年一代傳承紅色記憶。
2日下午,宣講團來到了牡丹江海林市楊子榮烈士紀念館,在烈士陵園的青松翠柏之中,松林之巔佇立著因紀念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烈士而建的紀念碑。
該館卜館長告訴記者,陵園每年除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外,注重以紀念墓地和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跡和子榮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開展緬懷先烈,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把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整合起來,寓思想道德教育於文化娛樂之中。『紀念』、『教育』、『旅游』是陵園的三大功能,緬懷先烈、激勵後人是陵園辦園的主基調。
楊子榮紀念館內設置的多媒體觸摸屏,可供觀眾隨時點播『迎來春色換人間』,『誓把反動派一掃光』等現代京劇選段和講述楊子榮傳奇故事。聲像影視廳隨時向觀眾播放《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影視片,充分展示楊子榮在影視中的英雄形象。
東北民主聯軍將領王明貴之子王曉江在紀念碑下,被『小記者』們圍城一圈,孩子們纏著他讓他講述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
小記者圍在紀念碑前宣誓。東北網記者 許兼暢 攝

此次活動由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軍領銜帶隊,邀請東北抗聯,東北民主聯軍將士後代、主辦方代表、黨史專家、媒體記者、大學生志願者、『小記者』等共同構成『三五紅色聯盟宣講團』。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國防教育辦、哈爾濱市全民國防動員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哈爾濱市雙城區委宣傳部、黑龍江省東北抗日聯軍歷史文化研究會、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東北網共同主辦。
據悉,8月3日,將走進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紀念陵園、抗日戰爭暨愛國自衛戰爭殉難烈士紀念碑參觀英雄戰斗過的地方,並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