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省委組織部駐拜泉縣上昇鄉團結村工作隊精准扶貧紀實
2018-08-03 11:21:34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王克儉 尹偉明 張殷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3日訊 脫貧攻堅的意義不僅僅是提高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通過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讓貧困群眾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引領群眾在感恩中脫貧也是脫貧攻堅的應有之意。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依托豐富組工工作經驗,把黨建扶貧作為突破口,構建完善黨建體系,將團結村黨支部精心打造成為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戰斗堡壘,留下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建立黨建體系:

  黨員做有規范乾有目標

  多年來,團結村黨支部思路不寬,招法不靈,活動不多,管理不嚴,黨組織向心力、戰斗力、凝聚力不斷下降。『過去組織活動,黨員三請四叫不到,答應來的要車接車送,晚了要管飯,還要計上兩天義務工。』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張文義描述過去開展黨建工作情形時,仍頗感無奈。

  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情民情和黨員隊伍實際,以問題為導向,開展了標准化黨支部創建活動,建立起『一個工作理念、七個工作目標、四個載體活動、三+X項工作制度』一整套黨建工作體系,為團結村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開啟了歷史新篇章。

  ——一個黨建工作理念就是以『黨建引領激活力、團結實乾謀發展』工作理念為總牽動。這一理念讓黨員在思想上有了總統領,引領大家一心一意謀發展,團結一致奔小康,極大地凝聚了最大范圍黨員的發展共識。

  ——七個黨建工作目標就是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發展思路好、民主治理好、服務群眾好、村風民風好、制度機制好。七個目標為黨員確立了工作標准,有效解決了黨員心中『乾成啥樣』的困惑。

  ——四個黨建載體活動就是開展主題黨日、黨員設崗定責、『多幫一』聯建共建、『1+ 10+100』黨員聯戶活動。四個載體活動為廣大黨員搭建發揮作用平臺,讓黨員有了用武之地,解決了廣大黨員有勁沒地兒使的問題。

  ——『三+X』項工作制度就是三項黨建基本制度,加上若乾個黨建創新制度。著力抓好『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落實,讓黨內組織生活有規范,重點解決黨支部渙散問題。在黨建創新制度上,主要推行黨員政治生日、黨員積分管理、黨員『三帶』、黨員『五必訪』關愛等四項制度,讓黨員時時刻刻都要發揮表率作用,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溫暖。

  上昇鄉黨委副書記徐英富感慨萬千地說,新時代帶來新考驗,過去的『老套路』啃不下現實的『硬骨頭』。大家不是不想乾,而是不知道往哪乾、乾什麼、怎樣乾、乾成啥樣。現在,大家乾有目標,做有方法,抓有載體,黨建工作從沈悶乏力重又變得生機勃勃。

  搭建參政平臺:

  黨員建功有了用武之地

  標准化黨支部建設,進一步提昇了黨員宗旨意識和黨性觀念,凝聚起了共同追逐美麗中國夢的精神共識,從制度上營造起乾事創業的濃厚氛圍,一舉開闢了團結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嶄新局面。

  7月16日上午9點,團結村黨員議事會准時開始。『今天,有三項議題,一是討論改廁改灶問題;二是研究橋涵建設問題;三是研究垃圾定點投放問題。』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隊長王緒新言簡意賅,直入主題。

  『在改灶問題上,爐灶有高中低3種不同價格,大家看我們是統一標准,還是分開檔次。』王緒新話音未落,老黨員王作臣拉開『大嗓門』,立馬『發炮』:先別談價格,啥樣兒都還沒看著呢。村委會主任石強接過話茬說,東北冬天氣溫低,爐灶不抗凍可不行。壓縮塊燃料能不能接上流兒,壞了上哪修……黨員們接二連三發問,最後大家拍板決定,不同型號爐灶都試試,以實用為主。

  過去團結村缺少黨員參政議政平臺,黨員有勁沒地兒使,有建議沒處提,說了沒人聽,說了不算數,說了也白說。久而久之,開會就像『走秀』,活動應付了事,黨員缺少乾勁,沒了心氣。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增強責任感,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本著創新、實用、簡便、易行的原則,重點開展了主題黨日、黨員設崗定責、『多幫一』聯建共建、『1+10+100』黨員聯戶四項載體活動,為黨員大展身手、建功立業、真抓實乾搭建了施展纔華的大舞臺。

  在一次黨員議事會上,黨員尖銳地提出,二屯齊萬軍家交了社保,五屯周長林家在縣裡買了樓房,他們不夠條件咋還當上了貧困戶?村民周義、宋國友、李桂榮生活困難,是否應該納入貧困戶?村黨支部立即啟動精准識別,核實情況後,兩戶不具備標准的村民,退出貧困戶序列,3戶符合條件的村民,被識別為貧困戶。一進一出,出的服氣,進的感恩,黨員較真碰硬,先鋒模范形象瞬間在群眾心中又高大了許多。

  脫貧攻堅、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大事小情,全部擺上桌面,讓黨員先知道、先商議、先表態,黨員不認可的事,一票否決,堅決不實施。如今,在每月主題黨日活動上,黨員議事成為『必備菜』。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能夠看得出來,在關鍵時刻黨員能夠衝得上去。黨員設崗定責,時刻督促團結村廣大黨員:我是先鋒模范,事事要搶在前,乾到先。黨員設崗定責活動量身打造了政策法規宣傳崗、移風易俗倡導崗、社情民意收集崗等8個責任崗。團結村老支書張文義認領了帶動致富示范崗。去年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組織黨員到東北農業大學考察後,讓張文義開了眼界、長了見識,通過工作隊聯系,選用東農253品種,種植了大豆示范田,以實際行動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乾。

  在今年6月份的黨日活動上,通過黨員述職和民主評議,認領扶濟困聯絡崗的4名黨員、環境衛生監督崗的2名黨員、社會治安維穩崗的1名黨員,由於履行崗位職責業績突出,受到了表彰獎勵。

  現在團結村黨員人人都有認領的崗位,人人都承擔責任,黨員『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諾』,做到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員就是一個宣傳窗口。

  激發內生動力:

  黨建堡壘又現勃勃生機

  從軟散弱到強有力,從紀律松弛到管理規范,從不會乾到本領高強,從形象模糊不清到鮮明高大,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基層黨建體系建設,激發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強大內生動力,共產黨員事事走在前列、乾在實處,讓團結村過去落後的黨建工作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1+10+100』黨員聯戶活動要求每名支委負責聯系10名黨員,每名黨員自願聯系10戶村民,通過黨員帶四鄰,四鄰帶全屯,做到了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支部決議傳達到戶,產業項目發動到戶,意見建議征求到戶,黨組織和黨員威信在團結村不斷水漲船高。

  二屯村民張治中老兩口,今年都60多歲了,兩人都信教。老黨員張文財是張治中的老鄰居,也是他的聯系人,沒事就到家宣傳黨的政策,幫助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事。去年張治中的腿不慎被驢車壓斷了,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幫他申請了大病醫保,並多次到家探望,特別是在省城專家到村義診時,考慮到他腿腳不便,特意安排了接送車輛,讓老兩口深受感動。『我病了這麼長時間,教會沒管過我,是黨幫我闖過了難關,我從心裡往外感謝黨啊,千好萬好還是黨對咱老百姓最好!』在一次入戶調查中,張治中向駐村工作隊和張文財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一把拽下了貼在炕頭的紅十字。

  標准化黨支部建設讓團結村黨員心氣高了,腰杆硬了,形象好了,作用有了,村民對黨組織和黨員越來越信服、越來越擁護。

  『過去聽人家說,你們黨員做得都不如老百姓,心裡挺生氣,但也沒話反駁,誰讓咱自己不像樣呢。』老黨員范桂芳今年68歲,19歲入黨擁有49年黨齡,雖然年事已高可她高擎黨旗,書寫著最美夕陽紅。2017年5月修建村屯道路時,范桂芳主動義務監工,黨員張樹德、王貴清、張文成也加入其中,他們在施工現場一站就是大半天,發現問題馬上叫停,絕不含糊,陽光曬黑了臉,身上沾滿了土,老人家們毫無怨言。

  駐村工作隊總有離開的那一天,怎樣讓團結村基層黨組織永葆活力?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注重培養黨建人纔隊伍,積極搭建黨建人纔梯隊。團結村黨建秘書張紅介紹說,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駐村以來,黨組織後備力量得到加強,又注入新鮮血液,劉濤轉為正式黨員,王清英被列為預備黨員,石強光榮地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一批村裡的優秀年輕人被凝聚到鮮紅的黨旗下。

  團結村黨支部用『紅色』精神凝聚民心,引領群眾脫貧致富,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歷經千錘百煉,團結村黨支部政治功能、服務功能逐漸完善,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能力日益強大,正逐漸建設成為引領群眾奔向小康生活的堅強『紅色戰斗堡壘』!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專題】放歌龍江黑土 同慶五谷豐登 —— 『中國農民豐收節』特別報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