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暑期到來孩子磕碰摔倒要當心 冰城一醫院1個月收治13例顱腦創傷患兒
2018-08-04 09:44:1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暢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楊孔賓(中)在為患兒做手術。

  生活報8月4日訊 家長沒看住摔了、自己沒玩好卡了、在街上被送餐車撞了……隨著暑期到來,孩子的戶外時間大大增加了,出現腦外傷的情況也明顯增加。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綜合一神經系統病房僅1個月就收治了13例顱腦創傷的兒童。

  兒童腦外傷比成人更易有並發癥

  根據綜合一神經系統病房2017年住院病案統計,平均每月大約有35名不同年齡的兒童因各種原因導致腦外傷而前來就診,其中有5到7名兒童需要住院治療。每逢寒暑假期和長假,嚴重需要住院的兒童人數會明顯增多,拿7月來看1個月就有13例。』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楊孔賓告訴記者,通過門診發現,不少家長對腦外傷的認識參差不齊,會影響孩子受傷後在第一時間就診。由於孩子的顱骨比較脆弱,所以孩子比成人容易出現並發癥。有時孩子受傷後持續哭鬧不安,但沒過多久就馬上出現昏迷、抽搐的情況,同樣耽誤孩子進行及時規范的診療。

  出現嘔吐等癥狀後應立即就醫

  孩子頭部摔傷後常常會出現嘔吐。楊孔賓解釋說,孩子頭摔傷後出現嘔吐一般是由於顱內壓昇高等情況所致。出現嘔吐的孩子,應該立即送往醫院就診,先行頭顱CT檢查以排除顱內出血以及顱骨骨折的情況。

  據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神經外科住院醫師李春旭介紹,有些孩子頭部摔傷後通過CT檢查會發現顱骨骨折,由於顱骨骨折愈合較慢,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孩子一般不需要住院如此長的時間等待骨折愈合。

  但是有顱骨骨折的孩子在受傷後近1周內可能出現顱內出血的情況,譬如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等,這叫做遲發性出血,它會給孩子帶來生命危險。為了預防這種危險發生,醫生一般建議有顱骨骨折的孩子在受傷後住院,密切監測其病情變化。

  嬰幼兒摔到後腦勺不哭更危險

  住院醫師李春旭說,嬰幼兒摔跤最怕摔到後腦勺,因為嬰幼兒的頭顱骨與成年人不一樣,相對來說,他們的頭顱骨比較薄,富有彈性,容易變形,摔到後腦勺容易造成小腦出血,造成嘔吐甚至有生命危險。可能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從床上掉下來的情況。寶寶墜床後,家長一定不要驚慌,要冷靜地、密切地觀察孩子的狀況:如果寶寶摔下來後馬上就哇哇大哭,說明腦部受傷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寶寶最怕摔到後腦勺,如果孩子是後腦勺著地,抱起後寶寶不哭,有點意識不清、嗜睡,這個時候就要格外當心。孩子出現頭疼、惡心、嘔吐,尤其是噴射狀嘔吐的情況,要立刻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頭皮血腫嚴重可能會長出『犄角』

  很常見的情況就是,腦外傷的孩子常常出現頭皮下出血,看上去摔了一個『包』,摸上去似乎皮下有『水』。李春旭說,對於比較小的頭皮血腫,主張首先局部冷敷或冰敷,2天後再開始熱敷或熱療以促進血腫吸收。但是對於體積大,吸收緩慢或者位於額頭處的血腫,最好的辦法是給予血腫穿刺抽吸,因為兒童的成骨細胞活躍,不抽吸的話可能會出現『骨化』的現象,摔出的包變成了『犄角』,影響美觀。需要做血腫抽吸的孩子,都需要住院先檢查凝血功能,待其結果正常後方能抽吸血腫,並加壓包紮以防止再次出血。

  兒童顱腦創傷正確乾預治愈率高

  記者了解到,楊孔賓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兒童顱腦創傷的診治,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得出的結論顯示:嬰幼兒的顱腦外傷和成人不同,因為小兒的神經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代謝以及修復能力較強、積極有效的乾預措施可降低並發癥的出現幾率,減少嚴重後遺癥出現。但是前提是,必須在及時接受正規的醫療救治,進行快速有效的治療或者手術。

  目前,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綜合一神經系統病房已經將小兒顱腦創傷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並計劃和兒科重癥監護中心聯合成立兒童顱腦創傷救治中心。

  最後楊孔賓教授提醒各位家長,兒童生性好動,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生活經驗不足,防范能力較差,這是兒童容易遭受創傷的主要原因。家長看護是保護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另外帶兒童出現駕車一定要坐在後排並使用安全座椅。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