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0日訊(記者 姜輝) 8月2日一清早,哈爾濱市方正縣方正鎮建國村的趙成扒拉一口飯就來到了村裡的『德禮之家』,兒子准備年底結婚,他想先把場地預約下來。趙成口中的『德禮之家』是建國村去年投入300餘萬元建的文明理事會辦公地點也是供村裡人擺酒席的場所。600平方米的場地,廚房、桌椅、餐臺、消毒櫃、音響、舞臺等全部免費用,村民只需自備廚師和8樣菜品,每桌價格能比酒店省一半。『德禮之家』既讓村民省了錢,同時也是建國村『倡導移風易俗,淨化社會風氣』的重要舉措之一。
步入『德禮之家』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倡導新風尚』幾個大字,隨後一排屏風上印刻著『賢達榜』、『精英榜』、『善行榜』、『孝老榜』、 』學子榜』等榜單,上面配有照片和人物介紹。

『這些光榮榜常年立在這裡,三年一評,村民來吃飯或者辦事都能看到』。方正鎮黨委書記高守星介紹說,個別鄉村辦紅白事互相攀比,一桌10個菜起,有的甚至達到14個,不僅鋪張浪費,有的條件不好的村民硬著頭皮借錢擺酒席,給生活造成沈重負擔。『建「德禮之家」就是為了抵制陳規陋習,黨員昇學、搬家、建房、過生日、孩子滿月等一律不得辦宴請,紅白事擺席不得超10桌,每桌8個菜,隨禮不得超50元。黨員做表率,讓村民逐步養成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原先都是在家搭棚子灶臺,音響、桌椅都得花錢租,一桌酒席加上酒水最少也得400塊錢,現在好了,場地大、設備全,有面子又不用花錢,一桌200塊錢能吃的挺好』。看完環境,預定了時間後,趙成滿意地走了。
『德禮之家』靠門的一側擺放著打氣筒、針線、應急藥等零碎物品。高守星告訴記者,這是便民服務角,不僅能幫村民應急還能幫掛號、郵信等。『為了合理利用空間,東側5扇窗我們還設置了「德禮窗」,分別對應5個自然屯,把德行好、學習好、貢獻多的人頭像制成掛墜掛上去,讓村民們對照學習』。


方正縣委書記董文琴表示,方正縣緊緊抓住『鄉風文明』這個鄉村振興的靈魂,通過大力營造見賢思齊、向善向上的文明鄉風,為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鄉村提振了精神、凝聚了力量。目前,8個鄉鎮67個行政村已成立文明理事會10個,建立文明理事會辦事場所試點29處,全縣湧現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中國好人』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並創建了國家級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鄉鎮標兵2個、文明村標兵2個、文明村6個。全縣67個村共謀劃實施產業項目133個,其中95個已經見效或投入使用。富硒水稻面積達到51萬畝,食用菌栽培完成8000萬袋。201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869元,同比增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