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4日訊(馬淑芬 記者 侯巍)去冬今春,寶清縣半年內三次發現東北虎足跡;連續兩年,20多萬只白額雁濕地報春,數量之多是10年前的8倍;通過綜合整治,寶清縣轄區內撓力河水質由Ⅳ類提高到Ⅲ類……這一切,充分彰顯了寶清縣生態建設的巨大成果。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失之難存。近年來,寶清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進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出重拳、施良策,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綜合推進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長制』,持續大規模綠化,徹底根治濕地違建、河道采砂、農藥瓶污染等『頑疾』,首創我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扶貧新模式……寶清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得到全面治理和加強。

小小農藥瓶 生態大文章
寶清是農業大縣,每年使用農藥瓶(袋)約270萬個,面臨著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這一『頑疾』。年初以來,寶清縣委、縣政府痛下決心徹底治理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大膽創新,確定了『生態環保+精准扶貧』的總體思路。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每年列支四五百萬元,開展了回收處置工作,首創我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扶貧新模式。
寶清縣成立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縣各村屯租用貧困戶閑置倉房,建立了233個『回收站』 ,覆蓋率達100%,聘用貧困戶負責回收。
截至目前,寶清縣共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400多萬個,不僅當年的全部回收,還回收了近200萬個農戶家中積存和多年遺棄在田間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而且,周邊農場和縣區的也被大量撿拾回來。對於額外增加的財政負擔,縣長徐斌義說:『生態建設要有大局意識,我們願意為環境治理買單,承擔起這一份生態責任和社會責任。』
推進河長制 鐵腕治采砂
2017年以來,寶清縣嚴格落實河長制,強化河道綜合治理,將縣屬15條河流全部納入了河長制管理范圍,設立河長291人,成立了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河長制辦公室。截至目前,縣鄉村三級河長共計巡河200多人次。
今年4月初,寶清縣打響了以『清潔河流水質、清除河道違建、清理違法行為』為重點的『清河行動』戰役,在全縣范圍內實施轄區內河流『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按照『誰破壞、誰治理、誰復墾』的原則,重拳治理河道非法采砂亂象。
撓力河是寶清縣的母親河,為烏蘇裡江左岸的較大支流之一。通過綜合整治,寶清縣轄區內撓力河水質由Ⅳ類提高到了Ⅲ類。啟動了投資1.2億元的寶清鎮污水處理廠二期和投資2372萬元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項目,並計劃實施撓力河存量垃圾場治理工程,屆時,污水排放標准將由一級B昇級為一級A。
目前,寶清縣15條河流『一河一策』『一河一檔』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將進一步加強河流生態建設,增加河道兩岸的綠化面積,不斷豐富水體、淨化水質,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
『綠盾』護濕地 違建『零容忍』
寶清縣共有2個自然保護區:七星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東昇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素有『濕地之鄉』之美譽,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白琵鷺之鄉』稱號。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寶清縣開展了『綠盾2017』和『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由縣環保局、水務局、公安局、東昇濕地管理局和七星河濕地管理局組成聯合工作組,清理濕地管理范圍內『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行為,對破壞濕地生態者『零容忍』。
退耕還濕構築生態屏障。近年來,寶清縣健全完善退耕還濕補償機制,共完成退耕還濕面積1103.5公頃,計劃三年內退耕還濕350公頃。
保護黑土地 創建宜居城
來寶清考察的南方客商興奮地說:『寶清太讓我驚喜了,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到處都是綠色,簡直就是「小江南」啊!』
幾年來,寶清縣持續加大『三條生態河流』和『四條生態走廊』的治理力度,累計投入資金1704萬元,在縣域內寶石河、撓力河、七星河三條重點生態河流兩岸插柳11400畝。 寶清縣城鎮綠化與美化、香化相結合,在街道兩側、單位庭院、住宅小區營造喬木、灌木、花草爭奇斗艷的綠化美景。截至目前,城區綠化面積591.55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09平方米。保護黑土地,加強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寶清縣落實農業『三減』示范基地127個、面積51萬畝,化肥施用量減少2.5%,化學農藥、除草劑施用量各減少6%。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也極大地減輕了土壤污染,讓肥沃的黑土地更綠色,更安全。
一個『城在林中、林在路中、路在綠中、綠在人中』的綠色寶清正在三江大地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