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8月15日訊 走進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仿佛來到了一個大公園,這裡道路兩邊樹木茂盛,映日荷花分外清香……據了解,元寶村是周立波(原名周紹義)於1948年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的原型地,被譽為『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是元寶村人的兩大精神動力。2017年,全村總資產6.7億元,總產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85元。
建起3個圖書室村民沒事就能充電
來到元寶村,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它是中國未來新農村的樣板。荷花池旁,老人在悠閑地乘涼,年輕人在籃球場一展身手,工廠裡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勞動,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據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說:『元寶村共有農戶610戶、1870人,一半在城裡有房子,在村裡居住的大多也都住上了樓房和別墅。年輕人只要是有勞動能力的都能在村辦工廠裡安排工作,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
元寶村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暴風驟雨》紀念館,2003年由元寶村投資200餘萬元興建,展館全年對外免費開放,年均接待游客6萬餘人。紀念館旁就是元寶村農家書屋,設有3個圖書室,13000多冊圖書,就在村部裡面,村民有了空閑就可以在這裡為自己充電,通過閱讀擴大知識面。此外,村裡還建設了13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6000平方米的鉛筆文化休閑廣場、籃球場,增設戶外體育健身器材;成立了秧歌隊、廣場舞隊;每年定期舉辦『元寶村豐收節』『中國夢、勞動美、幸福路』書畫藝術展和『元寶村盛夏之夜文藝演出』活動。
鉛筆產量佔全國20%現在全村總資產6.7億
張寶金說,上世紀80年代,元寶村年人均收入只有42元,村集體負債27萬元,村民的生活水平處在貧困線上,是名副其實的『光?屯』。經過近40年的發展,元寶人逐步建起了村辦磚廠、建材廠、筷子廠、鉛筆廠等,從昔日的『光?屯』建設成為了今天的『億元村』。
鉛筆是全村的支柱產業,由元寶村引領及輻射的村民自辦鉛筆產業已在俄羅斯、大連等多地建廠,年加工鉛筆16億支,產鉛筆板3000萬羅,分別佔全國生產總量的20%和60%,成為全國鉛筆板重要集散地和鉛筆、鉛筆板生產專業村。元寶村村主任、村辦鉛筆廠負責人施永平告訴記者:『元寶村的村辦廠每年有幾億元的產值,產品的利潤通過工資的形式回報給村民,平均工資可以達到五六千元。』
據張寶金介紹,現在全村擁有總資產6.7億元,年人均純收入2.89萬元。目前,村裡還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經營水田面積4808畝,主打品牌村鎮香大米已經投放市場。
打造萬畝生態林給後代留下一座『綠色銀行』
在改善居住條件方面,元寶村也是下足了功夫。據介紹,村裡投資8200餘萬元,建設5.1萬平方米的樓房、別墅,讓494戶村民住上了大房子;平房則實施了保暖工程,實現了集中供熱,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此外,村裡還投入50多萬元綠化村莊及街道,開展黃泥河護岸工程,打造了休閑健身觀光帶,讓村民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舒適的居住環境。
當別的村還在為環境衛生治理而發愁時,元寶村已經開始建停車場和植樹造林,並先後投入資金230多萬元,建設了城門樓、荷花池、元寶山等6大景區。同時,經過多年努力,村裡組織村民將荒山打造成了集經濟林、觀賞林、教學林為一體的萬畝生態林,給元寶村後代留下了一座『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