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鍛煉生活自理能力掌握為人處世方式 准大學生需要補補『生活課』
2018-08-15 15:46:15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李雨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15日訊 經歷完高考洗禮的學子,拿到錄取通知書徹底放松了下來。對於准大學生來說,睡覺、上網、看電視、同學聚會,吃喝玩樂成了一些人這個暑假獎賞自己的標准,忙得不亦樂乎。准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多年來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嘴的生活,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家務,可考上大學後即將離開父母、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去外地上學,如何能獨立生活,怎樣與同學相處……高考過後,不少家長為此犯了愁。專家表示,為避免准大學生開學時手忙腳亂,在家應有意識地多做些家務活,鍛煉生活自理能力,補一補『生活課』。

  假期准大學生們除了放松心情,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課,就是學習如何在新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做家務活,學習如何自立。平時學校和老師的眼裡注重學生的昇學率,家長眼裡只有子女的成績單,不少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知識的容器』,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學生普遍自理能力較差。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生活,有些家長正在抓緊開學前的最後時間,給孩子補上自理能力課,讓孩子學會洗衣、買藥、整理被褥和房間等。

  家長趙女士的女兒子涵,從小到大生活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包辦打理。『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他的事都用不著你管,有媽媽幫你做。』這是趙女士平時經常對女兒說的話。子涵沒有辜負她,今年被一表的一所大學錄取,接到通知書後,全家人非常高興,但新的問題出現了,女兒離家在外,父母不在身邊,衣服不會洗,藥沒買過,不知道孩子能否適應大學生活。一想到孩子將離家在外一個人生活,趙女士會情不自禁地流眼淚,『知道女兒考上大學後,我想跟著去陪讀,在學校外租房子住,以便照顧女兒的生活。可是家裡人都不同意,想來想去也覺得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

  於是,趙女士利用暑假最後一個月的時間,集中培訓女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夫妻倆有了分工,趙女士負責對子涵的『日常生活』進行培訓,教她如何換床單被褥、洗衣服、縫補衣服等。還普及了一些頭疼腦熱該買什麼藥常識。此外,生活日用品該去哪裡購買,怎麼挑選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也都一一『傳授』。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像趙女士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家長李先生的兒子文博今年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學。『除了會讀書,什麼都不會,到外地上學,可怎麼辦?』李先生犯愁道。文博在高考前,日常生活所有的一切全部由媽媽負責,每天飯和水果都端到面前,馬上就要到外地過獨立生活了,父母很著急。假期裡他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理財、學會到市場買東西,而這些對他來說比學習難很多。同樣,是准大學生的小洋給自己制訂了學習『生活課』計劃,陪媽媽一起逛早市,飯後刷碗,晚上洗衣服,什麼活都搶著乾,剛開始時洗衣服洗不乾淨,媽媽不得不返工,也打碎過碗,但現在自己經過鍛煉能做得很好了,增長了生活能力。他表示,現在『惡補』一些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大學是個『小社會』,除了讀書以外,如何融入這個社會,也是需要學習的。

  專家建議:高考前,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能順利『躍龍門』,家務活一點兒都不讓孩子插手,以至於每年開學後都會有些大一新生出現各種不適應的狀況。很多准大學生對家務一竅不通,家長包攬家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孩子上大學後,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因此,盡快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以免步入大學後措手不及。除了學做家務,家長還應該指導孩子如何與人交往,處理好與同學的關系,讓孩子學會待人接物,還要學習如何理財,不亂花錢;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遇到事情學著自己去處理。如果錄取院校就在本地,還可以提前到校園走一走,熟悉一下新的學習環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