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泰來:唱響移風易俗新風尚
2018-08-17 09:09: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美時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7日訊 為破除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近期,泰來縣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持續推進基層文化發展與繁榮,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勤儉朴素的鄉風民風全面吹開,浸潤人心。

  『過去「份子錢」太多了,總有人「辦事」要隨禮,現在這樣簡單點多好,彼此都減輕負擔。』說這話的是泰來縣同樂村村民王國齊,他這麼說也是這麼辦的,5月初他的小女兒結婚,沒和婆家要一分彩禮錢。『女兒出嫁彩禮十幾萬元,要了彩禮婆家會增加很大的負擔,對女兒也會有看法,女兒的幸福最重要,所以這個彩禮我堅持不要。』王國齊說。

  王國齊改變觀念,喜事新辦是該村村乾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落實移風易俗改革工作的好典型。得知王國齊小女兒要結婚,同樂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歐陽德憲多次到他家做工作,使其原本打算辦30桌的婚宴,最後只辦了7桌。婚禮當天,歐陽德憲為王國齊的小女兒主持了婚禮,王國齊覺得這樣辦婚宴不僅簡單還很有『面子』。此外,該村種糧大戶李平的兒子結婚,原准備辦60桌婚宴連辦3天,村乾部多次上門講解政策、耐心勸說,最後,李家只舉辦了1天20桌的宴席。這兩件『簡單新鮮的喜事』在當地也成為了美談,為村民樹立了好榜樣。

  據泰來縣縣委書記李岩松介紹,今年年初,泰來縣開展移風易俗改革工作,將『精神脫貧』與『物質脫貧』擺在了同等的重要位置。通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從整治大操大辦歪風抓起,不斷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引導農民群眾推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提振脫貧『精氣神』,確保『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頻共振。

  平整乾淨的水泥道路、水稻田綠油油一片,藍天碧水間,小院與圍牆、綠蔭相映成趣……走進泰來縣克利鎮,仿佛走進了一幅鄉村田園畫。很難想象這幅田園風景畫裡,曾存在著一些陳規陋習。

  『只要孩子過得好,寧可自己被壓倒』。當地不少村民為給兒子娶媳婦,蓋房子、拿彩禮一樣也不少,花費巨大。甚至有老人為給新人騰地方,得淨身出戶同時打工還『婚債』。還有一些村民認為,『別人家有事我隨禮了,我家有事必須把禮收回來,如果一時半會沒事也要想辦法「有點事」,借個名目收禮。』這些陳舊觀念不但給自身添負擔,也助長了當地攀比浪費之風。『村民們生活好了,各種事由操辦宴席的頻次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許多群眾因為隨禮致貧返貧。』克利鎮紅白理事會長王寶喜介紹說,當地移風易俗工作開展後,陳規陋習減少,成效顯著,風氣明顯改善。

  『老百姓對我們的工作不僅支持,還相當贊同,現在平日裡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酒席,老百姓精神和經濟上都輕松了許多。』泰來縣移風易俗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王曉暘說道。據介紹,為狠剎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歪風,從根本上扭轉群眾根深蒂固的舊觀念,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泰來縣通過發動駐村工作隊以及包村乾部,深入到村民家發放傳單,耐心細致講解移風易俗改革政策,同時借助家庭人情往來的『禮賬』算好經濟賬,爭得村民理解。

  此外,泰來縣要求各村社還把禁止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具體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為確保移風易俗工作取得效果,泰來縣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17個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起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移改辦組織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並且利用移風易俗專題片、文化牆、宣傳單、公益廣告等形式,生動地向百姓宣傳文明新風,唱響移風易俗新風尚。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