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急危重癥救治服務平臺建設進入調研階段
2018-08-17 10:03:39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襲愛淥 武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17日訊 拿『心肺復蘇術』來說,按壓與人工比例為30:2,持續進行5周期2分鍾CPR(心髒按壓開始、送氣結束),再次判斷效果,時間不超過10秒,最後要判斷復蘇是否有效。如此嚴謹的『救人』本領,精確到分秒必爭的程度。

  拿急救設備來說,『120』車內配備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心電機等急救設備,調度中心配備目前國內院前急救較先進的軟件版本,實現快速呼叫。

  以上這些只是北三區專業的『120』水平,其餘的各縣區(市)大多都『各自為戰』,各地區的『120』硬件上有差距,業務水平也參差不齊,這不僅影響急救行業的發展,更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救治效率。

  急救面前,『人人平等』,急救水平也應該『齊頭並進』,不該有短板,人命關天。8月16日上午,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於祺洋向記者介紹了齊齊哈爾市急危重癥救治服務平臺建設情況。

  意義:多救人人救活

  按照國家、省、市等部門相關文件,遵循『大技術、大服務、大聯合、大平臺、大市場、大發展』的總體思路,將緊密型醫聯體新型醫療模式作為契機和切入點,以落實分級診療『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為途徑,走市區內急救無縫銜接和外區縣網絡化建設兩條主線,從而簡化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搶救成功率,『說白了,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救更多的人,並救活更多的人。』於祺洋稱,『平臺建設的同時,打造我市急診急救專業培訓中心、質控中心、功能中心,形成我市急診急救流程、標准、規范以及人纔輸送方式,明確我市急診急救專業發展方向,增強全市人民的急重癥救治保障。』

  目標:資源整合統一標准、規范、質控

  『我們不管人,不管錢,只管救人本領的提高和規范。』於祺洋介紹,『平臺』建設以先期試點為起點,逐步鋪開為方式,一年為一個建設周期,爭取在三個周期內完成基本設想,初步建成市—縣—鄉立體化的急診急救體系,做到反應迅速、治療及時、措施得當;配合政府完成每5萬人口一輛急救車、一名急救醫生、一名急救護士的基本標准;制定全市急診急救從業標准、操作規范、統一質控,整合現有急救資源,建立急危重癥搶救中心,做到院前與院內救治的無縫銜接。

  『平臺』將建立全市統一調度指揮中心,分級調度,期間市急救中心與各區縣急救中心為指導型模式,即市急救中心承擔各區縣急救中心建設的技術指導、人員統一培訓、質控反饋任務;融合院前、院內急救資源,建成市急危重癥搶救中心,實現急救人員共用,技術、信息共享,打造出一個集院前急救、院內搶救、生命體征支持、輔助科室齊全、愈後轉出功能完善、建制獨立的市急危重癥搶救中心,真正實現院前與院內的無縫對接,簡化流程,提高搶救成功率。

  遠景:智慧急救網絡覆蓋

  『聯合平臺功能,實現無縫對接,打造智慧急救。』於祺洋表示,因急診急救是醫療機構的窗口,並以公益性為主,主要創造社會效益,間接獲得經濟效益,且見效慢、投入大,但『中心』的成立,必將提昇區域急診急救能力,提高基層民眾醫療保障幸福感,『把120調度指揮平臺、途中信息傳輸平臺、遠程會診平臺等相關平臺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急診急救專業與各亞臨床專科的功能,做到對急危重病人早掌握、早施救、早治療,提高搶救成功率與愈後生存質量,利用互聯網實現相關數據的互聯互通,從而打造智慧急救系統。利用市120急救中心、市急危重癥搶救中心兩個平臺,分別與各區縣醫院建立合作關系,發揮各自優勢與作用,制定相關制度與流程,將雙向轉診等工作做到實處,對於較為偏遠、運輸不便的區縣,發揮技術優勢,利用網絡媒介,以實時遠程會診為方法,支持急診急救行業的發展。』

  目前,齊齊哈爾市急危重癥救治服務平臺建設進入調研階段,前期的『方案』也已出臺,於祺洋坦言,『平臺』的建設任重而道遠,需政府主導提供支持,形成改革合力,強化政策保障,及時評估評價,『我們會把一身本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各縣區(市),讓各自為戰的「120」盡快整合起來,為父老鄉親造福。』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