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8月17日訊 暑假已過大半,孩子們的暑假作業完成的怎麼樣呢?記者在幾個家長QQ群、微信群裡作個小調查,調查對象多數是小學生家長,結果發現,7成以上的孩子們有各種暑假作業沒有完成,其中『欠賬』最多的是假期日記、讀書心得等書寫類作業。
記者了解到,雖然孩子放假了,但家長們依然上班,沒有時間督促孩子按時完成暑假作業,造成很多孩子在開學前狂補作業的情況。此外有些家長給孩子報名輔導班,讓他們做作業的時間變得很緊張。有些孩子沒有計劃性,不喜歡某門學科,也在假期最後臨時抱佛腳。
然而說起補作業,現在孩子們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付女士的兒子讀三年級,『因為放假後帶孩子去旅游了,作業落下不少。』付女士說,這兩天兒子趕作業一遇到難題就喊:『媽媽(爸爸),手機借我一下。』剛開始付女士也沒多想,以為兒子要玩游戲放松下。『昨天晚上我突然覺得不對勁,打開手機瀏覽器一看,歷史記錄裡都是某某英語單詞什麼意思、某段古詩詞的作者是誰、某道數學題的解題過程等等。原來這孩子是上網搜答案抄呢!』付女士當即教育了兒子,警告他不許再上網抄答案,可轉念一想又有些自責:『也怪我。以前孩子有不會的題來問我,我常拿起手機搜答案,這下好,孩子也學會了。』
王女士的兒子最近寫作業特別積極,每天早早起床准備好一天要寫的作業,高高興興地背起書包去同學家寫。王女士一開始還特別欣慰,覺得兒子長大了,寫作業不用家長操心,而且效率特別高。然而有一天同學家裡有事,兒子只好在家自己寫,王女士觀察了兒子的狀態,跟以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常走神並無差別。於是,王女士抽查了兒子的作業,發現好多做過並且做對的題,兒子依然答不上來。王女士再三盤問下,兒子承認去同學家寫作業,其實是有『分工』的,兒子負責英語,同學負責數學,然後再互相抄另外一科。這樣,兩個人分別做既保證了准確率又保證了效率。聽到這樣的結果,王女士嚴厲地批評了兒子。
開學在即,而整本空白的暑假作業儼然成了學生們的惡夢,不少學生就此開啟了『白加黑』式的趕作業模式。在『趕作業』的隊伍中,有人上網搜題、互相抄襲,也不乏花錢僱人代寫作業的,家長要做好定期檢查、督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