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情動哈爾濱》精彩亮相 音樂劇讓城市故事『活』起來
2018-08-22 08:26: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16日晚,哈爾濱學院音樂廳流光溢彩,樂音悠揚。作為第十三屆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劇目之一,由哈爾濱歌劇院原創的音樂劇《情動哈爾濱》在此精彩亮相。中東鐵路、西式教堂、交響音樂……一幕幕懷舊色彩濃郁的舞臺場景,將觀眾帶回了上世紀40年代的哈爾濱:一段可歌可泣的中蘇跨國愛情故事,伴隨著國仇家恨展開。

  『哈爾濱在我心裡是個特別浪漫的城市,今天看了音樂劇,果然如此!』『雖然飽受戰火摧殘,但是老哈爾濱依然散發著她獨特的魅力。』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觀眾紛紛表示,該劇音樂優美,情節扣人心弦,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穿梭百年時空

  講述老哈爾濱動人故事

  音樂劇《情動哈爾濱》是哈爾濱首個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扶持的劇目,並成功入選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暨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該劇從兩年前開始籌劃,期間反復打磨、精雕細刻。院長李曄介紹說:『哈爾濱歌劇院早在1990年就排演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劇《山野裡的游戲》,並獲得文化部嘉獎。之後又排演了音樂劇《茉莉飄香》,同樣受到歡迎。本次創排音樂劇《情動哈爾濱》,既是一種歷史傳承,也是一次檢閱乃至超越。』

  李曄強調說,《情動哈爾濱》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以情感人。無論是男女主人公之間純潔美好的跨國之戀,還是劇中展現的父子情、母子情和兄妹情,更重要的是面對外侮、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都非常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二是城市印記。該劇反映的是80年前發生在哈爾濱的故事,非常有年代感。劇中呈現的中東鐵路、老火車站、西式教堂、交響音樂、西餐啤酒、影院舞廳、帆船游艇、賽馬場、馬戲團、咖啡和面包等,極具懷舊色彩和視覺衝擊力,它會讓觀眾領略到哈爾濱中西合璧、兼容並蓄的城市風格。

  打造演出名片

  凸顯本土特色和國際視角

  在《情動哈爾濱》藝術總監、制作人徐豪眼裡,哈爾濱的開放、包容和多元,在全國獨樹一幟。他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因為哈爾濱獨特的地緣因素,與俄羅斯毗鄰,加上當時的歷史背景,它的開放包容裡又彌漫著血雨腥風,所以它的風格就是多元化的、復合式的。我們希望能通過這部劇把當時哈爾濱人的包容性體現出來,因為人締造環境,而環境又繼續影響人。所以直到現在,你如果有空到江邊走走,就能看到哈爾濱的廣場舞都能跳出好幾個風格,比如新疆舞、藏族舞、東北秧歌等。人們聽音樂也是各種風格,五花八門。但是我到南方城市,會發現那裡的城市風格相對比較單一,很少能看到哈爾濱這樣的景象,各種元素出現在這座城市,感覺渾然天成,這就是哈爾濱的風格。所以《情動哈爾濱》整部作品的風格也是據此創作,比如在樂器中加入巴揚手風琴和俄羅斯小調式,以增強作品的多元與豐富。』

  該劇導演趙宇說:『《情動哈爾濱》的題材雖然是上世紀40年代的,但是創作的人是現代的。我們在編排上加入了很多現代的手法,比如說平行時空的交叉,有一幕舞臺左側是周家,右面是日本憲兵辦公室,中間是布滿抗聯戰士的街道,三個時空同時出現,抗聯戰士從街道擴散到每一個角落,周家有,日本憲兵辦公室也有,這樣的手法就是想表現出當時我們的抗日志士無處不在,舞蹈和音樂的創作上也都很有力量,也是想用現代的手法表現出那個時代我們民族志士的膽識和氣勢。』

  據悉,該劇將於8月26日起,在哈爾濱環球劇場駐場演出20場,並繼續打磨成為哈爾濱的『演出名片』。

  聚合優勢

  用高端音樂產品講好城市故事

  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淑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面臨音樂劇產業的機遇期,『音樂之都』哈爾濱不應坐失良機。她建議,哈爾濱建立音樂劇孵化基地,打造音樂劇產業鏈,引進和培養音樂劇專業人纔,重點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原創音樂劇。

  針對國內音樂劇市場需求量大、類型供應不足的現狀,郭淑梅建議汲取韓國經驗,在類型化上下功夫,增加音樂劇的類型數量,滿足觀眾多類別、多層次需要。同時,對音樂劇周邊產業,如唱片、紀念品、演藝經紀、專業培訓、旅游業、電子商務、餐飲、賓館、購物等項目,進行綜合考量和布局,充分發揮音樂劇龍頭帶動作用,集中打造音樂劇產業鏈。此外,可以創作觀光民俗音樂劇,突出地方特色,堅持『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將音樂劇與特色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音樂劇與旅游產業的『雙贏』。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