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在廣場扮HIV感染者"求抱抱" 幫農民賣滯銷的紅棗 冰城大學生的公益暑假:走向社會初嘗試
2018-08-26 14:29: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暢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裴一岩在縣城中學做防艾宣講課。

張雯琦和老人交流。

李子奇帶老人們做活動。

孫瑞和龐家莊的孩子。

  生活報8月26日訊 9月臨近,大學即將開學。回望暑假,旅游、追劇、游戲……『開心玩耍』是很多人對大學生暑假生活的固有想象。然而,有這麼一群冰城大學生,他們或暑假在縣城的廣場上扮演HI V感染者『求抱抱』,以此告訴人們正常接觸並不會被傳染艾滋病;或在支教的村頭和農民一起想辦法,想讓滯銷的紅棗盡快打開銷路;或一起走訪老人的住所,排除臥室廚房裡容易讓老人摔倒的隱患……別樣的暑假讓他們忙碌又充實。

  醫學生回家鄉宣傳艾滋病預防

  給我一個『艾的抱抱』

  裴一岩是哈醫大第四臨床學院的學生,開學大三。他通過哈醫大性健康研究與教育中心教授彭濤講的『性,性別與健康』課程,第一次系統地了解了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原本覺得自己是學醫的,艾滋病是啥還不明白嗎,可是上課纔發現我對艾滋病預防等知識掌握得並不全面。這之後,他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可以申請團中央大學生『三下鄉』項目,便萌生了回家鄉做防毒防艾宣傳的想法。『我們在縣城長大,那裡的人獲取這方面知識的途徑很有限。』裴一岩說,正巧,哈醫大第一臨床醫學院的吳美璇也有這樣的想法,於是他們一拍即合。

  做項目計劃書,設計、印刷宣傳冊……7月末,裴一岩、吳美璇分別在家鄉肇州、海倫跟幾個小伙伴開始了這項計劃的實施。起初,他們只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掛著條幅發傳單。很多人接過來一看臉色就變了,扔掉的、往回塞的都有。有一個賣水果的老大爺,接到後像被燙到一樣:『艾滋病!快離我遠點兒,我可害怕那玩意!』年紀大的難接受,年輕人反應也很過激,有兩個男青年接到之後就回了一句:『我們可不搞基』……種種難堪反而激起了他們的斗志,『不懂纔更需要宣傳』。裴一岩他們決定改變策略:先找了一個同學拿著一塊寫著『我是HI V感染者,你能給我一個擁抱麼』的牌子出現,其他同學則趁機邊發傳單邊『話聊』。雖然經過普及,很多人表示自己了解到正常接觸不會被傳染,但是對『抱抱』還是搖頭拒絕。

  『艾的抱抱』也慘遭滑鐵盧,他們把目標又瞄准了縣裡的中學。『高三學生是准大學生,向他們普及防毒防艾的知識,會非常高效。』通過多方溝通,裴一言和小伙伴們在肇州和海倫的兩所高中裡進行了宣講。裴一岩說這次和同學們一起做這個項目,讓他知道了想做好一件事兒真的不容易,如果想達到好效果,就要學會變通和腦筋轉彎,以及有充分的准備。

  入戶教老人防摔倒知識『他們需要更多的陪伴』『搬走過道的雜物,卷起過長的電線,擦乾廚房地上的水漬,評估家裡的沙發和床高度是否適合、床頭有沒有臺燈……這些都是我們在走訪老年人家裡時要做的事兒。』東北林業大學學生李子奇和東北農業大學學生張雯琦都是讀社工專業的,假期在老師的介紹下,他們來到黑龍江大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參與了2018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的社會服務示范項目——老年人意外摔傷防護社工服務項目。

  張雯琦跟記者坦言,她最開始選擇參加,就是覺得這是老師介紹的,去看看也行,沒准還能混個暑期實踐證明。然而,通過學習她了解到,很多老年人都是在摔倒之後臥床,被各種病找上來再也沒站起來的。他們入戶,就是為幫老人排查家裡可能引發摔倒、滑倒的隱患,然後幫助他們積極整改。『叔叔阿姨們知道我們的來意都特別熱情,進屋就倒水、洗水果,握手的時候很用力,感覺到自己真的是被需要的,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兒。』

  而同樣是社工專業的李子奇,因為是男生,入戶的時候沒少幫助大爺大媽們搬東西。除了老年人意外摔傷防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他還參加了全省『三區』社會工作專業人纔支持項目,以及其他專業的社工到方正縣興農社區和育纔社區,在三天時間內給老年人群體開展五次小組工作的活動。如何調動服務對象的參與熱情,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大程度地完成小組目標,如何規范整個活動前中後期……這些曾經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都變成了現實中的人和事兒,這讓他對自己的專業和以後的職業方向有了一個更具象的體驗。

  去山西支教

  卻幫農民賣起了滯銷的紅棗

  19歲的孫瑞是地道的哈爾濱小伙,在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冶金專業學習,開學上大二。今年暑假,他跟著學校『微夢想·心行動』社會公益服務實踐團晉鄉源夢分隊到山西臨縣龐家莊村支教。『原本只是和幾個小伙伴來支教,卻發現紅棗滯銷是這裡的大問題。』於是,他們動起了腦筋。

  龐家莊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棗樹栽植。曾經,這裡栽植的紅棗,跟新疆棗品相不相上下。然而,最近六七年紅棗開始出現了產量下降、不好賣的情況。原來一個家庭每年能靠種紅棗收入兩三萬元,現在已經萎縮成幾千元、甚至幾百元了。到底啥原因?孫瑞和伙伴們進行了調研。

  他們共調查了龐家莊村70戶家庭,問卷結果顯示:人口老齡化,導致龐家莊村缺乏勞動力。這70戶人家,每家平均有棗地20多畝,但多在山間,對於老年人來說打理起來非常不方便。而且,村民們沒有科學的管理、種植經驗,都是靠祖輩傳下來的方法種植,對於棗樹的培育保護措施知之甚少,導致棗的色澤、形狀、大小、口感等都受影響,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我們發現龐家莊的紅棗核小肉厚,富含維生素C,營養價值很高。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假期結束前,孫瑞和小伙伴們一直在為龐家莊的紅棗找銷路。他們在網上,為龐家莊紅棗擴大宣傳,提昇網絡知名度。還積極尋找紅棗制品公司,將紅棗樣品,調研報告、應對策略等資料遞交給對方,讓公司鑒定紅棗品質、了解當地紅棗前景,並將有意向的公司對接給村民。

  從支教『小老師』到吆喝賣棗的『創業小青年』孫瑞覺得這個假期很神奇,遇到的人和事兒讓他更明白了什麼是社會生活。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