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搜 索
剪紙泥塑沙畫皮雕烙畫蛋雕等爭奇斗艷 非遺之花綻放文博盛會
2018-08-27 08:13: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7日訊 『哇!好漂亮的扇子,媽媽,我想要一把!』在龍江文博會的『非遺』展區裡,一個七、八歲的女孩拿著精巧扇子擺出可愛的造型讓媽媽拍照,一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本屆文博會的『非遺』展區可謂百花競艷,異彩紛呈,包含了剪紙、泥塑、沙畫、拓彩板畫、水印木刻、皮雕制作等技藝展示及作品,參展單位達40多家。非遺工匠們現場展示絕活,互相切磋交流,收獲滿滿。

  在海倫剪紙展區,記者看到了形式多樣的剪紙作品,有山水、花鳥、人物等,吸引了眾多的觀眾。春平工作室還帶來了長6米的主題為《中國夢》的剪紙長卷,用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盤古開天等我國古代神話,展現了中國人民勇於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展區裡還有豐富多彩的剪紙衍生品:扇子、書簽、擺件等,以及便於觀眾攜帶的小幅剪紙紀念品。春平工作室的負責人趙紅玉是文博會的常客,已經參加了五屆文博會,每次來都收獲頗豐。她坦言,以前來文博會主要是推銷產品,以『賣』為主,現在則主要是為了學習交流,因為現在參展的剪紙展家越來越多,雖然海倫被譽為中國民間剪紙之鄉,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斷地學習探索,纔能與時俱進。

  雙鴨山市饒河縣魚皮畫、樺樹皮畫展區充滿了赫哲族的少數民族韻味。正在用粘土捏制一個美麗的跳舞女孩的劉志紅,是赫哲族魚皮畫部落工作室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她的工作室成立5年了,專門從事魚皮畫、樺樹皮畫制作,現有魚皮畫制作藝人6名,年銷售工藝品200餘幅,年均營業收入10萬餘元。雖然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但她認為,魚皮畫的市場非常有潛力,希望借助文博會這樣的展示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非遺技藝。『非遺傳承,我們在路上!』劉志紅很有信心地說。

  葫蘆烙畫,是非遺展區的一大亮色。在津派葫蘆烙畫非遺傳承人呂瑞的展區,記者看到,一件件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葫蘆上,呈現出的烙畫作品精工細雕,細膩而文雅,烙印輕重有思,濃進淡出有序。呂瑞一邊將自己的心愛之作展示給記者看,一邊講述著畫作上的故事、寓意,言語間充滿著對這項技藝的熱愛。她說,因為葫蘆在民間被視為吉祥物,意味『福祿』,有招財進寶、納福鎮宅的美好寓意,把天然的葫蘆通過人工手法加工成為藝術品,讓它成為贈送親友的佳品,是件樂事,希望能夠通過小小葫蘆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

  韓氏鏤空葫蘆、蛋雕傳統技藝、張氏傳統箏藝、龍江皮影雕刻、糖藝面塑……一個個非遺能工巧匠的展臺,讓觀眾們流連其中,忘了時間的流逝。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第十三屆黑龍江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