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人纔驛站為經濟轉型發展助力
2018-09-13 09:10: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伊春市率先在全省提出建立人纔驛站,確立了『1+6+N』人纔驛站建站思路,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創新實踐,五營森林食品、友好漿果、桃山旅游、中心醫院醫療4個人纔驛站分站已掛牌試運行。『1』即建立市級人纔驛站總站1個;『6』即總站下設研發基地、園區企業、學術論壇培訓、分類管理、生活居住、休閑療養6大服務區;『N』即充分挖掘各地各單位地域優勢、產業優勢及基礎設施優勢,建立各具特色的人纔驛站分站,到2020年實現各縣(市)區(局)人纔驛站全覆蓋。

  構建轉型發展『新智庫』

  8月的伊春友好區萬畝藍莓園,滿眼翠綠、生機盎然,一株株長勢良好的秧苗孕育著產業發展新希望。黑龍江伊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海鷗像農夫一般,穿著膠鞋、戴著草帽、挽著褲腳,在地裡一棵棵看長勢,不停地拿著手機拍照,不時地發送著微信。原來他正向友好人纔驛站駐站專家、東北農業大學的霍俊偉教授通過微信請教藍莓苗生長的技術問題,看到霍教授回復的一條條『對癥下藥』的實用信息,於海鷗的臉上洋溢起像吃了蜜糖一般甜蜜的笑容。『這個人纔驛站建得好,專家服務真給力,讓我們不出家門就能與專家「面對面」解決技術難題。』

  按業建站、因需建站、有針對性地靶向引進區域外急需短缺人纔,是人纔驛站的一大特色。各人纔驛站根據自身特點和產業優勢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明確自己需要哪些領域、什麼層次的人纔,綠色化轉型發展需要什麼類型的人纔,人纔驛站就引進什麼樣的人纔,有效避免了『引非所需』『引而不用』『用非所長』。

  友好漿果人纔驛站從今年年初建立到現在,就吸引了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委員會專家組委員孫寶山教授,清華大學生物科技專家劉錚教授、化工專家蔣國強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食品專家王振宇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專家胡小松,東北農業大學果樹專家霍俊偉教授等180餘名專家先後入駐,還有6名碩士研究生和24名本科畢業生相繼進駐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友好人纔驛站建成了以藍莓為主導產業的各類高端人纔數據庫、企業人纔需求動態數據庫和高端人纔對接信息服務平臺的『兩庫一平臺』,精准對接國內外高端人纔,實現技術需求與科研成果的無縫對接,為友好區乃至全市漿果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纔保障和智力支橕。

  五營區舉全區之力建立森林食品人纔驛站,整合五營賓館、桃源山莊、山鄉農家院、五營國家森林公園、豐林自然保護區、老黑山地質公園、自在香裡山水田園綜合體、老年大學等資源為人纔提供最好的食宿,最優越的辦公條件,最好的生活工作環境,最貼心的休閑、商務、療養、康健等服務,解決人纔柔性引進和智力服務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使人纔感到回家的溫馨,為人纔發揮聰明纔智創造良好條件,搭建廣闊平臺,使五營成為創新創業人纔的匯聚之地、培養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走進五營人纔驛站辦公服務區,呈現在眼前的是裝飾一新的專家工作室、現代化的多功能培訓室和洽談室,完善的配套設施讓人耳目一新。創新項目展示區,陳列著未上市的北藥資源開發、藍莓小漿果等最新技術成果,科技底蘊和現代氣息撲面而來。驛站聚集了本學科領域具有權威性、代表性及學術影響力的駐站專家135名,專家名單中,中科院傅伯傑院士赫然在列。與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省農科院小漿果研究所、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實行合作共建,吸引了中科院地理所趙恆田團隊、東北林業大學沈海龍團隊、黑龍江大學馮國軍團隊、東北農業大學張秀玲團隊、中國林科院許洋團隊等團隊入駐。

  桃山旅游人纔驛站現有駐站專家177人,並與省藝術職業學院、伊春林校、伊春技師學院、伊春職業學院、佳木斯技師學校、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合作共建開展旅游服務管理專業、餐廳服務員職業技能服務、林下經濟、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等論壇、培訓、商務洽談活動。組建科研團隊5個,建立科技研發基地5個。

  伊春市醫療人纔驛站由市中心醫院牽頭並負責承建,負責建設及日常運行管理。同時與市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醫院共建合作層,負責共同引纔引技引智,圍繞醫療衛生專業開展系列活動。醫療人纔驛站共有涉及32個專業的368名域外專家和7個科研團隊入駐,與哈醫大附屬四家醫院、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建立醫聯體及協作醫院。

  梧高鳳至,花香蝶來,嶺上建『站』帶來人纔匯聚。目前,全市已柔性引進駐站人纔800餘名。

  架起人纔企業『互通橋』

  坐落在五營區的忠芝集團是伊春市的明星企業,近年來,在藍莓飲品領域做得很好,產銷兩旺,但想突破現有的發展瓶頸,再上一個新臺階,在技術支持和產品研發上就顯得有些乏力。

  五營人纔驛站在成立之初,就分別深入區內忠芝集團等森林食品加工企業調研制約發展的實際問題,並且精准聚焦、對癥下藥,不斷促進專家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人纔驛站成功地架起了『人纔——產(企)業』對接的『互通橋』。

  東北農業大學的張秀玲教授現在是五營人纔驛站的『金牌』專家,幾乎每個月都會到驛站工作幾天,用她的話說,『五營這裡山好、水好、人好,驛站更好,服務貼心,從繁雜的科研中脫身出來,呼吸著中國好空氣,精氣神都有提振。』

  不求調來、但求能來,人纔驛站以更加靈活、更加有效的引纔用纔方式,精准為產(企)業提供最迫切、最急需的科技服務和智力支持。友好人纔驛站促成中國農業大學胡小松專家和國際食品科學院羅雲波院士與伊春市豐園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簽署開發合作協議;黑龍江大學農學院油豆角試驗田已落戶友好曙光村;東北林業大學與伊春市千卉林木育苗有限公司簽訂了寒地花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協議;東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友好人纔驛站簽訂了露地菊花卉種植基地協議;五營森林公園與廣州鄉土鄉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田園綜合體伊春旅游新亮點項目》合作協議。『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東北森林區生態保護及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及示范』核心示范區落戶於五營;黑龍江大學農作物研究院馮國軍團隊與五營九天公司合作轉化油豆角新品種黑大紫冠油豆角溫室延後標准化示范栽培種植項目,目前種子已萌發正陸續出苗,試種成功後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

  人纔帶來項目,引來科研團隊,同時在伊春催生了一批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人纔驛站功能充分釋放。到目前,全市通過人纔驛站促成的人纔、科研團隊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近20個,與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研發與推廣中心、實踐實訓基地、合作研發平臺、創新聯盟14個;吸納科技示范基地25處。

  打造創業就業『孵化器』

  人纔驛站的建設運行,不僅助力當地企業發展,同樣也肩負著帶動創業就業的功能,助力創業就業也是人纔驛站的一大亮點。在國家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人纔驛站充分發揮整合創業就業資源優勢,匯聚發布創業就業利好政策,讓創業者更加信心百倍、乾勁十足,尤以大學畢業生人群最為顯著。

  何兆冰是友好區人,大學畢業後在就業選擇上一度陷入迷茫,幾次想獨自創業卻沒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在得知家鄉建立了人纔驛站,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毅然地帶著愛人回到家鄉,並與人纔驛站簽訂了入駐協議。在創業孵化基地成立了伊春市雪海林原商貿有限公司,開起了自己的俄羅斯山特產品商店,今年又擴大了規模,建立蜂蜜提純、即食木耳加工廠,擁有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他,面對記者的采訪十分感慨:『感謝友好人纔驛站,讓我搭上了政策紅利的順風車,享受了「十免三扶」的政策支持,解決了萬事開頭的這個「難」。現在企業穩步運行,實體店銷售向好,線上銷售正在推開,盤算盤算家底,今年可以大乾一場。』

  五營區則是將目光鎖定在大學生就業方向上,他們力量下沈、工作下沈、人員下沈,區委組織部與各個社區建立緊密聯系,但凡居民家中有在讀大學生、新近畢業大學生的家庭均被列為走訪對象。工作人員帶著一份真誠、拿著區委專門出臺的《五營籍大學生就業招聘優惠政策》逐家走訪、入戶對接,將『鴻雁歸巢』行動切實落到實處。並且大力優化『安纔』工作環境,為符合條件的人纔分配公寓,解決考錄或選聘到五營區工作的人纔和大學生住房問題,使人纔『引得進』與『安得下』『留得住』同步推進,不斷提昇五營區對各類人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營區通過一系列精准的、高強度、點對點的實際工作,目前,已有26名五營籍大學生『鴻雁歸巢』,被充實到多個重要崗位,20多名五營籍創業者回鄉發展,產業發展紅紅火火。

  各地通過人纔驛站這個平臺創新開展各項工作,積極發布各類實用信息。全市設立人纔驛站微信公眾號3個,累計發布人纔供求信息560條,人纔相關政策49條。通過對外發布招聘信息和人纔政策,成功選聘博士1人、碩士2人,分別擔任相關學科帶頭人,真正讓人纔纔盡其用、用當其時。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新時代新龍江新作為——網絡媒體龍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