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訊 在海林市海林鎮新合村的白牆灰瓦間噴涂著艷麗的金達萊,四季繁茂,栩栩如生。4公頃濕地生長的植被正是茂盛的時節,不知名的水鳥藏在其中,追逐嬉戲。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合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致力於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積極推進民族團結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將新合村打造成一座民風古朴,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現代景觀為一體,獨具特色的朝鮮族民俗村,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這裡結出豐碩成果。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這句話在新合村婦孺皆知。黨員乾部有組織地學習民族法律知識,村民時常坐在一起了解國情、村情,開展主題鮮明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教育大家尤其是青少年充分認識各民族的歷史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團結產生力量,新合村的特色產業發展勁頭十足。鄉村旅游篷勃發展。建設了濕地公園、觀光農業園、農機合作社、文化長廊、鴨稻觀賞園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鄉村游項目。現代化農業實現規模化,2016年在原有7000平方米菌包廠的基礎上,又新建佔地1萬平方米的菌包廠。水稻生產實現規模化、節約化,擁有600平方米催芽基地和30棟育秧大棚,已完成基本農田標准化設施改造,實現規模化水稻育秧生產和標准化規模種植。
用千年丈量時光,用團結丈量幸福。新合村每一次大膽前行,都書寫著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故事。民族文化在這裡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朝鮮族特色文化也在這裡得到傳承和發展,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新合村朝鮮族群眾組建了歌舞表演隊,演出節目以朝鮮族傳統節目為主,包括獨唱、合唱和傳統手鼓、帽子、扇子、筷子舞,摔跤是表演隊的保留節目之一。該村4個自然屯形成了各自的飲食文化特色,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社會治理改革中,新合村積極鼓勵黨員和村民『共享共治』,黨員大走訪活動為朝鮮族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村裡的群眾組織『老年會』不定期地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活動,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強大基石。
又是一年豐收時。作為市『康居新村』『十佳魅力鄉村』『國家級文明村』,新合村正收獲著新一季民族團結進步發展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