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天鵝之旅·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第六集:一片神奇的土地 一個動人的故事
2018-09-21 19:34:44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前語:

  今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

  40年風雨兼程,40年碩果累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過去的40年,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億萬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黑龍江作為邊陲大省,與祖國休戚與共,砥礪奮進,書寫了一路輝煌。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東北網分兵五路,歷時兩個月,足跡踏遍龍江大地,山山水水。今起推出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融媒報道——天鵝之旅,以短視頻集群為呈現方式,附以文圖,並利用東北網全媒體矩陣全口徑立體推廣,真切地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這片黑土地上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龍江人過上的美好生活。讓我們通過這一幕幕精彩的畫面,傾聽新時代的鏗鏘足音,與祖國強勁的發展脈搏同頻共振。

  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 霍梟涵)『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每每提到紮龍,人們總會想到一家三代人用生命護鶴的感人故事。

丹頂鶴放飛瞬間。

  很久以前,有一位漁民叫徐鐵林,曾多次救治受傷的丹頂鶴,後來參與了保護區的管護工作。作為紮龍的第一代養鶴人,在2100平方公裡的保護區內,他幾乎摸清了每一處鶴巢。1987年,一直跟隨父親徐鐵林護鶴的丹頂鶴女孩徐秀娟為尋找走失的丹頂鶴滑進沼澤地不幸遇難,年僅23歲。2014年,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為看護濕地內鶴巢,也被沼澤奪去了年僅47歲的生命。如今,徐建峰的女兒徐卓從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畢業後,又回到了這片土地,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只有在這裡,我纔能找到內心的安寧』她說。

游客觀賞紮龍濕地放飛丹頂鶴。

  這三代人守護的地方——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9年,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晉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紮龍自然保護區是松嫩平原保留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是我省西部半乾旱地區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丹頂鶴等多種珍稀水禽繁殖棲息地。目前,紮龍保護區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穩定在近300只左右,成為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野生丹頂鶴棲息繁殖地。如今,經過多年的管理與建設,紮龍已經成為全球16個國際重要濕地保護成功范例之一。

  作為我國最大的以保護丹頂鶴等珍稀水禽為主的國際重要濕地,在建區近40年裡,通過嚴格管護、科學研究、社區共建、環境教育、實施有效補水等一系列舉措,保護區核心區保持了較好的生態完整性和濕地景觀的原始性。

  上世紀末,由於缺水,紮龍濕地萎縮退化趨勢加劇,最嚴重時核心區濕地有水面積不足100平方公裡,濕地荒火不斷,直接威脅了鶴類等珍稀水禽繁殖棲息環境。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自2002年起從中部引嫩工程調水補給紮龍濕地,初步解決了紮龍濕地缺水問題。2009年正式建立了紮龍濕地長效補水機制,截止2017年底,累計補水25.99億立方米。紮龍保護區實施長效補水機制後,區內葦塘、水域面積正在逐漸增大,過去因缺水變成鹽鹼地的地方,大部分已恢復成葦塘,蘆葦退化現象得到扼制,蘆葦產量、魚類資源逐年恢復,水禽鳥類的種類數量趨於穩定,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持續性和物種多樣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近兩年,紮龍管理局采取蘆葦征租的方式,給與社區相應的補償保留蘆葦資源,為丹頂鶴等珍稀水禽營造適宜棲息地。

  為了給鳥類及其他生物創造優良棲息環境,當地政府正推進紮龍保護區核心區居民搬遷項目的實施,逐步實現核心區為無人區。據了解,居民首批搬遷工程已經實施,已完成首批搬遷的核心區居民共計1400多人。

  多年來,保護區以環境宣傳教育為載體,積極向公眾開展環境教育活動發揮宣傳、教育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濕地保護條例》,每年『愛鳥周』、『濕地月』都出動宣傳車深入村屯、周邊學校進行諮詢、環境宣傳等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保護環境意識逐漸提高,保護區的工作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配合,為保護區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創造了有力條件。面對紮龍保護區沒有資源權屬,且地跨齊齊哈爾和大慶兩市六縣區的不利條件,全域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的宣傳貫徹、教育培訓工作;完善5個野外管護站和7個野外保護點建設,設定39條巡查路線,購置5臺執法用車、無人機、GPS對講一體機等管護執法專用裝備,購買遙感衛星影像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濕地保護巡查和案件查處。有效遏制了過度開發濕地資源的破壞行為,實現了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鶴類的就地保護和異地(遷地)保護方面,紮龍保護區也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從1976年開始籌備丹頂鶴和白枕鶴的人工馴養繁育工作,1980年完成人工散養和野生環境下的自然繁殖,並成功進行了人工孵化、育雛。1984年完成了散養越冬,現已建成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丹頂鶴人工散放馴養繁殖不遷徙種群。截至目前,已累計成功繁育丹頂鶴近1000只。紮龍保護區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積極進行野化研究,已經野化丹頂鶴280只左右。

  如今走進紮龍濕地,放眼望去,天藍水碧,隨風擺動的蘆葦蕩,翩翩起舞的丹頂鶴……一幅美侖美奐的畫面,讓前來觀光的游客,盡情享受大美龍江的獨有魅力。

  近年來,有著『鶴城』美譽的齊齊哈爾市充分發掘這些生態資源優勢,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壯大旅游產業,正持續叫響『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旅游品牌,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鶴鳴紮龍,晴空碧草。一代又一代護鶴人的故事,已成為這座城市最動人的名片。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天鵝之旅——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東北網特別策劃大型融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