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 這是一場『大慶標杆』的文化實踐。但這場文化實踐的意義正得到從上至下的關注。
大慶標杆的身份,毋庸置疑。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我省重要講話中強調:『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杆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乾部群眾奮發有為。』
日前,大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正式出爐,示范區創建工作拉開序幕。大慶提出要用兩年時間完成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任務,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大慶特色、中部地區示范、全國資源型城市排頭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全國同類城市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打樣』。
大慶要以另一種方式擦亮『標杆和旗幟』,這一次,是要以文化的力量。成果,一年半後見。
藍圖:2020年年初,大慶市完成創建示范區所需的軟硬件建設
9月19日,全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實乾,全面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國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和重大文化創新工程。創建工作以地級市為單位,在全國范圍內培育建設一批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的示范區,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經驗、提供示范。創建期為2年,驗收合格後,創建城市被命名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很多人不知大慶為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又緣何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青睞,得到准入『門票』。實際上,示范區創建標准對於老百姓來說是真真切切的文化『紅利』。
22頁的《大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2018-2020)》中公示著嚴格的具體標准。比如公共圖書人均佔有藏書0.8冊以上,對文化場館配備要求、文化交流與下基層次數等,均有嚴格規定,目的是縮短城與鄉兩個文化『板塊』的二元差距,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到越來越多的文化發展成果。
『一個在大劇院、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浸泡中長大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哪個母親不希望讓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日前,市民楊女士帶著孩子來到大慶歌劇院,觀賞2018中國·大慶金秋演出季,由大慶交響樂團帶來的開場劇目——交響樂《我的祖國》時,這樣說到。
而對於市委、市政府,示范區創建則是回應大慶人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莊嚴承諾。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曾指出:『當好「標杆」「旗幟」,各個領域工作都要爭先晉位、做出表率。大慶在中國百強城市中排名68位,更不能忘記城市發展除了硬實力,還要文化、衛生、教育這些文化軟實力,否則,城市不可能綜合協調發展,更加留不住人纔……』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市創建辦了解到,示范區創建完成後,將有更多的公益性文化演出、全民普及的文化藝術培訓、功能齊全的公共文化設施、書香四溢的公共閱讀空間、便捷高效的文化惠民服務、特色鮮明的區域文化形象……『到2020年年初,大慶市完成創建示范區所需的軟硬件建設。比如,各縣(區)80%以上行政村(社區)建有面積不低於200平方米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1000平方米文化廣場,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活動品牌、實施文化關愛工程,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有針對特殊群體的服務事項、區域和設施。』市文廣新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創建辦主任王冬介紹。
重任: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文化樣板
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盡管大慶已經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此次示范區創建,大慶從2017年7月啟動到今年4月公布,從全國30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作為我省唯一城市獲得創建『資格』。
這是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隨著新一屆大慶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彰顯大慶特色的文化名市』目標,大慶市著力推進大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發展,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近年來,地企攜手以國家新一輪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領,著力推進大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發展,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進入全面提昇的新階段。
這是省委的文化重托。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對於提高全省整體文化建設水平,建設邊疆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義。大慶作為全省發展重要板塊,近年來中央財政和省財政累計補貼大慶市、縣兩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達千餘萬元。大慶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人纔隊伍不斷壯大,在全省地級市中創建基礎走在前列。
這是國家對『大慶標杆』的期許。文化和旅游部評審專家認為:大慶因油而生、因油而興,不但擁有內涵豐富的城市人文精神,更有全國資源型城市少有的高標准文化設施。大慶市申報創建國家示范區,對於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探索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均有重大意義。因此,大慶市的創建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帶動全省其它城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強有力的示范推動作用,能夠為東北老工業城市乃至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趟出新路,樹立文化樣板。
然而,『對照《國家共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部)創建標准》,當前大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仍有較大提昇空間。現有街鎮社村文化設施有待完善、基層文化隊伍的穩定性及綜合素質有待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公共文化經費投入有待增加、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有待提昇。』王冬說,示范區的建設仍有很多路要走,比如資金配備、專項人員設置等問題,還有很多任務需要深入剖析與探討,纔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滿足群眾對文化服務最迫切的期待。比如,如何做足『小』文章,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加細膩有溫度、惠民有價值題?據了解,面對這些問題,多地都選擇將各類『浮在上面』的資源下沈,一竿子插到底,把公共文化的服務點遍布於大街小巷、村口組上。比如,在湖南省株洲市,村民家門口建起了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公共文化服務從『村部大樓』延伸到百姓『門前』。建設投入不多,收效卻很好:小廣場跳出大健康,小書屋讀出大天地,小講堂講出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