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歷翻至秋分這一天,大慶百萬農民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全國性節日。這是對農民的崇高禮贊,是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又一次重錘響鼓!
百湖大地的農民『好把式』緊跟國家政策、鑽研農技,黑土裡刨金創造出更多價值,帶領鄉親奔富。今起,日報陸續刊發百湖大地農民『好把式』的事跡,為農民『好把式』點贊,也希望更多農民爭當『好把式』、成為『好把式』。
東北網9月25日訊 『政策鼓勵啥就整啥,縣鄉乾部讓咋乾就咋乾。』9月23日,在大慶(肇源)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現場,肇源縣福興鄉永興村種植大戶馬金龍,作為農民『好把式』,手捧大紅獎狀和獎勵的電飯煲,臉上樂開了花。
馬金龍是土生土長的福興鄉永興村農民。今年46歲的他,在村裡出了名的能乾。二十多年來,馬金龍把100多畝地伺候得板板正正,置辦了不少農機具,日子過得富裕。
馬金龍一躍成為種植大戶要從2016年秋說起。『那年玉米收購價低,大家都不願意種地了,我就想賭一把!』馬金龍說,當年一畝大田纔200元錢的租金,他一咬牙把家裡這些年攢的50多萬元全拿出來了,又貸款90多萬元,租地800多畝,又添了多臺大型農機。
說乾就乾,2017年徹底改變了馬金龍的命運。『現在玉米水大,都五毛六、五毛七了,還不趕緊賣。』眼看進入十月份,家家都開始秋收玉米,可馬金龍卻一點不著急。『著啥急?那玉米都咱自己家的,多在地裡長一天就多成熟一天。』多年種植經驗傍身的馬金龍,就讓900多畝玉米在田裡多挺了一個月纔收割。這樣一來,玉米成熟度高、水分含量少,附近商販全都搶著來收,最終以每斤七毛五的價格出售。
『質量好價就高。還有種子、化肥每項都能省不少,光肥料那一大車就省出2萬多塊。』說起規模經營,馬金龍得到了大實惠,當年僅靠銷售玉米就賺了一百多萬元,還有規模經營節省的成本以及大型農機代工收益。
2018年,馬金龍膽子更大了,剛過完年他就申請成立了福興鄉永興村韓學風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雖然大田租金一下漲到了500元每畝,但他依舊把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畝。他告訴記者,規模經營效益好、產量高,好田畝產噸糧,今年預計均產超過1500斤。
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馬金龍今年還響應國家嚴禁秸稈焚燒政策,投入100多萬元建設2.5萬噸的秸稈壓塊站,又投50萬元購置了秸稈打包深松翻地的大馬力拖拉機和二次除塵打包機。壓縮站將於12月正式投產,日可消耗秸稈30噸。『這兩年我緊跟政策乾,大伙也信得著我,鄉裡鄉親都來入股。』馬金龍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說明年種植面積將超過3000畝,合作社也將吸引更多社員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