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不斷完善優化兜底保障作用 貧困家庭享受社會救助溫暖
2018-09-26 06:5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6日訊 日前,記者從省民政廳、省低保局了解到的一組數據讓人心生溫暖:截至今年8月,我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82.6萬人,保障標准為每人每月540元;農村低保人數達到了98.5萬人,保障標准為每人每年3780元;特困供養對象11.7萬人,城市特困集中供養標准為每人每年14520元、分散10164元;農村特困集中供養標准7548元、分散5280元。數據的背後,蘊含著我省社會救助體系的不斷完善優化,更多的貧困家庭享受到社會救助的溫暖。

  提起政府救助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哈爾濱市香坊區72歲的徐殿華心裡有一筆明白賬:低保每月540元,大病救助15000元,臨時救助金5500元,冬季取暖補貼1100元……徐殿華無業無收入,喪偶多年,和離異的女兒相依為命,日子雖然過得緊巴但也其樂融融。然而不幸襲來,2016年3月老人查出患有惡性直腸癌,需要手術治療,高額的醫藥費讓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不堪重負。關鍵時刻,我省針對低保群體出臺的專項救助制度為母女二人橕起了『保命傘』,老人獲得救助資金,幫她度過難關。『政府救助的錢幫了大忙了,要不這個家還不知成啥樣了。』徐殿華紅著眼眶、哽咽地說。

  徐殿華的經歷是我省困難家庭接受社會救助的一個縮影。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目標和根本要求,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加快轉型昇級和完善優化,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城鄉低保標准實現『十一連增』;建立政策性新增困難群體應急救助機制,確保應保盡保、救助及時;全面構建『9+1+ N』大救助格局,滿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各方面需求,救助范圍擴大到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去產能貧困群體等所有困難群體,實現救助對象全覆蓋。

  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保障外,我省社會救助制度也為守住脫貧攻堅的底線發揮了關鍵作用。『年底我家脫貧了,就申請退出低保,把機會給更多有需要的人。』說這話的是青岡縣連豐鄉友好村村民李海龍。他介紹說,2014年家裡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下半年他本人因腰間盤突出臥床不起,基本生活受到影響,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經過本人申請納入低保保障范圍,基本生活得到保證。2017年他基本恢復勞動能力,還在政府的幫扶下申請金融貸款,發展肉牛養殖。今年,李海龍靠養牛每年可增加收入12000元左右,到年底可以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按照家庭經濟核算可退出低保保障范圍。

  聚焦脫貧攻堅,踐行機會均等,進一步增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能力,我省出臺一系列政策,開展了農村低保專項清理行動,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農村低保對象25.2萬人,佔40.8%,其中已脫貧人口中有12萬農村低保對象,佔36.6%。

  在龍江大地上,從城市到農村,編密織牢的社會救助惠民網緊緊兜住民生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福利,讓全省像徐殿華、李海龍一樣的城鄉困難群眾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更有保障、更有底氣。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