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在希望的田野上——克山縣現代農業改革結出碩果
2018-09-27 14:46:33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7日訊 金秋時節,正是收獲的時節。廣闊的克山大地上,大馬力收割機撒歡兒奔跑在田野裡。從馬鈴薯收獲地塊到鮮食玉米生產加工車間,從擁有數千農戶的大型合作社到種植成千上萬畝的農民大戶和家庭農場裡,處處忙碌身影,處處機聲隆隆……

  豐收畫卷映襯了農業變革帶來的喜人變化。多年來,克山縣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綜合生產能力持續鞏固,推動了農業向高質量快速發展。

  在雪川集團克山區域馬鈴薯原料地塊,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所長盛萬民告訴記者,雪川集團克山實驗基地馬鈴薯測定最終結果是平均畝產達到5.74噸,這個測產結果達到黑龍江省歷史記錄的最高單產水平。之前我省馬鈴薯平均畝產最高水平為5噸,此次平均畝產5.74噸的最高水平,主要得益於克山縣引進雪川集團的科學種植模式和管理方式。

  在克山縣仁發合作社鮮食玉米收獲現場,記者看到,隨著一臺大型鮮食玉米專業機械駛過,收獲、秸稈切碎、還田一次完成。『我們合作社今年種植甜玉米6000畝,全部采取標准化生產方式,加上雨水調和,甜玉米長勢好,籽粒飽滿,畝產可達2800斤,畝效益可達1400元,這臺從美國進口的甜玉米專業收獲機一天能收獲300畝左右,豐收是不成問題了。』合作社生產負責人劉友說話的時候,兩只眼睛高興得只剩下了一條縫兒。

  這是一道來之不易的上揚曲線:2018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10.45萬畝,預計總產可達36萬噸;鮮食玉米種植面積10萬畝,預計總產可達14.5萬噸;大豆種植面積145萬畝,預計總產可達23.2萬噸。

  積極可喜的變化,趨穩向好的態勢,來自於克山縣緊緊把握住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脈搏。但如何讓『種得好』向『賣得更好』轉變,也成為了克山縣破解農產品銷路的關鍵環節。為此,克山縣通過轉變思路,按照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理念,延伸價值鏈,把『賣得好』擺在突出位置,培育特色品牌,強化市場營銷,全面推進以市場、銷售為導向的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為農產品走向市場、農業接二產連三產提供精准服務。

  年初以來,克山縣通過甜玉米速凍加工項目、馬鈴薯深加工項目、電商平臺銷售以及上海農產品對接等多種措施,廣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提高農民營銷創業能力,農產品營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

  記者在克山縣仁發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甜玉米生產車間裡看到,金黃色的玉米被通過高溫蒸煮、速凍等多個環節後,被打包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這些鮮活的場景,被凝練成了一組亮眼的數字:2015年全縣僅有一家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生產線2條,年加工能力1萬噸,利潤400萬元;2016至2017年兩年時間,投資7500萬元和8000萬元的克山縣仁發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克山縣新興立成食品有限公司兩個鮮食玉米加工項目相繼上馬,全縣鮮食玉米生產企業發展到3家,生產線7條,年加工能力達到10.8萬噸,直接拉動種植戶增收近3000萬元。2018年,全縣新上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10條,總數發展到17條,鮮食玉米加工能力達到27.6萬噸,直接增收7000多萬元。

  克山縣還以國家實施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為契機,成功與上海市農委簽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被確定為上海市唯一的馬鈴薯主食化農產品供應外延基地,在上海成立克山農產品營銷中心,常年開展定點銷售。同時,與上海首批10家馬鈴薯主食化食品企業聯合成立農產品股份公司,共同開發富硒馬鈴薯、彩薯顆粒粉等主食加工原料,進一步延伸了馬鈴薯產業鏈條。2017年,加工馬鈴薯20萬噸,產值10億元,納稅2000萬元。

  從去年開始,克山縣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農產品電商的銷售奇跡不斷。2017年全省首家微信電商平臺『克山印象』掌創商城建成運營,開設微店1400個,發展推客2300人,上架商品15個品類,實現交易額150萬元,商城瀏覽足跡遍布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截至今年8月初,『克山印象』商城已實現交易額6769萬元,位列全省銷售榜第6位。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