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多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上做文章——齊齊哈爾市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
2018-09-27 14:46:0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7日訊 在若乾年前,秸稈是上好的牲口飼料,也是生活必需的燃料,為何現在變成了累贅?很明顯,農民捨得將其一把火燒掉,或是因為完全沒有利用價值,或是在運輸和儲存上得不償失。燒與不燒之間,涉及到的是農民的經濟利益。假如能把對焚燒秸稈的強硬『滅火』,通過政府的疏導變成可利用資源、產生效益,這把火滅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秸稈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只要利用得當,秸稈就是重要的生物質資源:粉碎還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昇地力,這是保護黑土地最好的辦法;壓成顆粒、塊狀和棒狀等成型燃料,是優質、清潔的生物質能;與玉米一起制成青貯飼料,可以有效提昇牛羊的瘦肉率、產奶量。秸稈粉碎處理後,還能發電、做工業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用處實在太多了。

  既然秸稈是寶,那麼深挖秸稈價值就是各級政府不容回避的一個課題,如何突破秸稈綜合利用瓶頸,事關增加農民收入、事關減少空氣污染。所以,與其大費周章地對農民燒秸稈圍追堵截、指責埋怨,不如多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上想辦法、做文章。

  變廢為寶,離不開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協同發力,特別是發揮專業化組織和企業的作用。比如,我市為實現秸稈禁燒目標,堅持『禁』字當頭的同時,疏堵結合,多措並舉,綜合施治。以用促禁,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圍繞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利用,謀項目、布產業,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與其說秸稈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潘多拉魔盒」,倒不如講它們是變廢為寶的「土黃金」。』從科學本質看,秸稈其實也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露天煤海』。在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禁燒的同時,還不妨多花心思探尋秸稈開發利用新途徑。記者走訪時發現,全市通過龍江縣國能生物質發電等熱電聯產項目、甘南藍天等生物質天燃氣、富裕啟迪桑德等秸稈應用企業,燃料化利用秸稈達到341萬噸。未來,訥河市秸稈能源小鎮綜合利用、甘南縣生物質熱電聯產、依安縣辰陽生物質發電、富裕縣啟迪桑德等9個在建項目達產後,可新增秸稈處理能力135萬噸。

  如今,在我市多個地區,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益的秸稈回收、加工、再使用等『綠色工業鏈條』的形成,使得昔日讓人勞心費力的秸稈變成了今日的『綠色聚寶盆』。

  小小秸稈,映照著大問題。古人雲,『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經驗和成效告訴我們,只有建立起常態化機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纔能激發乾部群眾活力,進而增強凝聚力、戰斗力,真正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相信在這種常態化機制的保障下,我市秸稈禁燒工作會事半功倍、越來越『輕松』。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