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智能技術應用到傳統農業 農業迎接4.0時代
2018-09-27 15:3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紅蕾 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7日訊(王紅蕾 記者 王亮)傳統農業田間管理要看天看地看作物,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民也要成為看手機的低頭族。記者從26日在黑龍江現代農業示范區召開的天空地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現場會上看到,從高空的衛星、低空的無人機到地面的各種現代農業數據傳感器,越來越智能的技術正在逐漸應用到傳統農業中。數據,正在重新定義著『農耕技藝』的內涵。

天空地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現場會現場。省農科院提供

  2018年,依托『天空地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和黑龍江省農科院遙感技術中心在黑龍江現代農業示范區聯合共建了『東北大田規模化種植數字農業試驗示范區』,重點開展了遙感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農業技術的基礎設施、硬件裝備、軟件系統和公共平臺建設,打造了集科研、中試、轉化、培訓和展示功能於一體的『天地空』現代數字農業示范基地。

農業智能感知機器人。省農科院供圖

  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農業首席科學家吳文斌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農業已經進入到了4.0時代,『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信息采集方式將引領農業的發展。其中的『天』,即衛星遙感數據采集;『空』,即無人機遙感數據采集;『地』,即地面物聯網數據采集。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的信息采集技術與裝備,實現對農業數據的感知和診斷,並最終實現精准化種植和智能化管理。

  在示范現場,智慧農業團隊專家演示了適宜於東北規模化種植天空地一體化的智能感知技術與裝備、農業生產智能診斷技術與平臺、農田智能和自主作業系統等現代農業手段。尤為引人注意的是一臺黃色的三角型機器人。它身高不足1米,但卻能在長勢茂盛的玉米試驗田裡穿行自如,實現在線環境識別與監測,並能自行規劃路徑、智能避障。這臺機器人就是由中國農科院智慧農業團隊研發的農業智能感知機器人。『只需要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進行遙控,就可以實現農業大田種植信息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與決策、智能農機作業等全過程管理的技術解決』,吳文斌研究表示,這就是未來農業的主要形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建章、李堅,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原副總乾事何昌垂,省農科院院長李文華、黨組書記劉娣、副院長來永纔等180餘位來自全國不同省、市、區的政府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企業的專家學者現場觀看了示范演示。專家們一致認為,本次現場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前沿動向、有技術算法、有系統集成、有新型裝備,更有典型應用案例,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如此系統、大規模的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會。

  『下一步,智慧農業團隊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使這些技術在黑龍江省屬地化過程中創新,盡早實現中試、推廣和轉化,並最終實現天空地數字農業產業化,推動黑龍江省數字和智慧農業的進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天空地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黑龍江省東北大田示范區負責人,省農科院劉述彬研究員對精准農業在黑龍江省的發展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