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變身』小稻農 東北網小記者田間體驗豐收喜悅
2018-10-06 23:0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平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6日訊(記者 平靜)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6日,東北網小記者在滿心期待中來到五常市的田間地頭,親手收割稻谷,體驗勞作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

開始參觀喬府稻米文化館。平靜 攝

小記者們在喬府稻米文化館前合影。平靜 攝

小記者們在喬府稻米文化館中合影。平靜 攝

  清晨,小記者們踏著和煦的陽光出發!首先,大家來到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參觀喬府稻米文化館。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小記者們了解到了稻米的起源、黑土帶的分布、一粒米的成長過程等知識。360度全息投影多方位模擬了地球土壤、氣候、環境、地理等各種場景,使大家耳目一新。推拉屏小動畫,生動的將稻米從育種、育苗、插秧、生長、收割、倉儲、加工等全過程展示給大家。『原來一粒米的成長需要這麼復雜的過程!』、『水田裡居然還會養鴨子、養魚,真有意思。』小記者們在參觀的過程中,不時的發出各種感嘆。

小記者觀看推拉屏中的動畫展示。平靜 攝

小記者觀看推拉屏中的動畫展示。平靜 攝

  參觀完喬府稻米文化館後,大家又來到了『稻魚草』電商公司的田間,這裡專為小記者們預留了600平米沒有收割的水稻,在專業老師講解下,孩子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拿起鐮刀開始了他們的『收割大業』。先抓住一縷稻杆的中部,然後揮起鐮刀從根部把稻杆砍斷,這樣一縷水稻就割好了,將一縷縷稻穗按頭尾順序堆好,積累成大捆時就可以困紮。家長們學習的是如何困紮割好的稻穗,將一縷稻穗分成兩把,上下交叉疊好,一擰一帶就可以紮成一個繩結,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容易,在整個收割活動的一個半小時裡,學會這項技術的家長屈指可數。『很多事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卻不容易!』『這是我第一次收割,感覺非常有成就感!』小記者們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體驗收割。平靜 攝

拿著親手收割的稻谷,感受艱辛,得到成長。平靜 攝

  『通過這次活動,我理解了農民伯伯勞作的艱辛,我就割了一會水稻就感覺腰酸背痛!』,『我深刻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這句詩的含義,以後我再也不剩飯了。』小記者姜皜宸、袁妙言分別對記者說。

每人獲得2斤『稻魚草』大米。平靜 攝

  豐盛的午餐過後,稻魚草的運營總監徐彥勇為大家講解了,稻谷從脫粒到磨成大米的過程。在小型磨米機的轟轟聲中,磨好的大米新鮮出爐,小記者們紛紛伸手去接新米,有的孩子甚至直接品嘗了一下新磨的米粒。

稻魚草運營總監徐彥勇為大家介紹大米的生產。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天的田間體驗接近尾聲,孩子們帶著對大自然的無限眷戀,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五常。『這次活動特別有意義,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讓孩子學到了不少知識。感謝東北網提供的平臺,給我們帶來這麼好的體驗與嘗試。』小記者張奕雯的家長說。

與自己的勞動成果合影,分外高興。平靜 攝

  三年來,東北網帶領小記者們走進過長安福特、蒙牛、三五國防文化園、壹臺山旅游風景區、亞布力陽光滑雪度假村、波塞冬海洋王國、永泰世界主題樂園等黑龍江省內的工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展館、景區等地,進行了專業的采訪實踐訓練,用小記者的視角去描繪大美龍江的美景,通過采訪讓小記者們更加了解家鄉的歷史和文化,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歡迎加入東北網小記者團隊,我們在東北網等著您!

  此次活動得到了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哈爾濱市稻魚草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和綠茶書坊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