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訊 在不增加農民負擔,不違背農民意願的前提下,佳木斯市加強農村室內廁所改造,有效調動農民自願參與改廁建設的積極性,對推進『廁所革命』進行了認真落實。近日,國家統計局佳木斯調查隊抽選15個樣本村和200位農民,就農村室內廁所改造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調查發現,我市農村室內廁所改造成效初顯。
我市農民對農村室內廁所改造滿意度較高,反響較好。近年來,我市將農村室內廁所改造作為主攻方向,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相關部門加大農村改廁力度,積極開展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建設,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2018年將農村室內廁所改造列為農村泥草房(危房)改造及新建房屋的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調查顯示,年初至今,我市共改廁完成1330戶,其中,樺川縣改造完成716戶,同江市改造完成558戶,富錦市改造完成29戶,郊區改造完成19戶,撫遠市改造完成8戶。
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農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農村進行室內廁所改造建設符合廣大農民的訴求,農民對改廁政策普遍支持。調查顯示,對這一舉措感到非常滿意的佔比45%,認為比較滿意的佔比32.5%,綜合滿意率達到77.5%。
調查顯示,85%的被訪農民認為室內廁所改造後,確實給自身生活帶來了便利。其中,55%的被訪農民表示,室內廁所改造後,使村裡環境面貌得到改善,廁所氣味減輕了,沒有蚊蠅滋擾,如廁方式更加文明健康,生活質量明顯提昇。30%的被訪農民表示,通過改廁,切斷了腸道傳染病的流行途徑,減少了患病幾率,降低醫藥費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生活負擔。
雖然對於廁所改造,絕大多數農民都表示歡迎,但一些特殊因素也制約了部分農民參與農村室內廁所改造。
受自家房屋局限,影響改廁積極性。調查顯示,32%的被訪農民認為由於自家房屋的局限影響了改廁的積極性。這部分農民家中房屋面積不大,一般在40—70平方米之間,是傳統的東北農村民居,3間房結構,分為東西屋和廚房,一家幾口人住在房子裡。這種小面積農房在原有空間內安裝室內衛生廁所難度較大。因此,受自家房屋所限,導致這部分農民對改廁的積極性不高,改廁工作面臨一定困難。
受多年傳統習慣所限,影響改廁積極性。調查中了解到,雖然大多數被訪農民對農村室內廁所改造持積極態度,但也有15%的被訪農民認為傳統的室外廁所已用習慣,而且改廁還需自己拿一部分錢,覺得改不改對自身生活並無太大影響。這部分農民觀念落後,衛生意識淡薄,沒有真正認識到改廁的意義和好處,也給農村改廁工作全面推進帶來了一些難度。
調查顯示,17%的被訪農民擔心長期使用室內廁所過程中出現問題難以自行維修。由於我市農村室內改廁工作尚處於摸索中的試運行階段,最早參與改廁的市郊區(草帽村)農民也僅使用室內廁所兩年的時間。因此,農民對室內廁所的維護知識掌握有限,對於後期使用維護問題存在擔懮。另外,目前我市農村室內廁所改造仍以安裝單一的坐便器為主,安裝淋浴和洗手盆需要農民自己出錢安裝,由於這兩項花費總額較高,一些農民望而卻步。如果不安裝手盆和淋浴設施,又會影響農民對農村室內廁所的使用體驗,為農民日常清潔使用帶來不便。因此,一些農民對集如廁、洗手、淋浴為一體的室內衛生間作用能否有效發揮存在擔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