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省法院  >  法院動態
搜 索
改革開放40周年|同呼吸 共成長 這些法院人都是『改革開放同齡人』
2018-10-16 15:04:17 來源:黑龍江法院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40年,猶如滄海一粟、桑田一耦,但相對於一個人有限的生命,從呱呱墜地成長到人生的黃金時段,40歲已至不惑之年。

  在雞西市雞冠區法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於1977年、1978年或是1979年,那是祖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時期。『青春在奮斗中無問西東,歲月在奉獻裡自成芳華』,與改革開放同齡的他們,不僅見證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更用那一代人的家國情懷和辛勤汗水推動著法院進步和社會發展。

  下面,就讓時光慢些吧!讓我們駐足回首,去探尋和了解雞冠區法院的『改革開放同齡人』。

  王劍:珍惜幸福生活,1977年4月出生,雞冠區法院民二庭副庭長,我出生於礦山。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常年吃的就是幾樣簡單的疏菜,吃肉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冬天屋內需要生爐火取曖,而家中最寶貴東西就是糧票。

  1983年加入少先隊

  隨著改革開放,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如今,天南海北的山珍海味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集中供熱的樓房成為百姓普遍的住所,互聯網讓我們外出和購物更加快捷、便利等等。

  2014年成為法官後外出辦案

  我們今天滿滿地幸福感正是源於國家獨立和改革開放,讓我們珍惜,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讓我們努力,努力讓城市更加文明和諧;讓我們祝福,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楊桂波:祖國,祝福你!1977年6月出生,雞冠區法院立案庭負責人。參加工作以來,我從書記員、審判員到中層乾部,在個人進步中更感受到改革開放為社會和單位發展帶來喜人的變化。

  1985年兄弟姐妹在家中合影

  雞冠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從無到有,再到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服務大廳,開通了『一線五平臺』,即12368訴訟服務熱線,律師、網絡、微信、短信、手機APP訴訟服務平臺,實現了多元化和網絡信息化服務,法院整體更是跨入了『全國模范法院』『龍江楷模』的先進行列。

  2016年7月午飯後在雞冠區法院後花園散步

  沒有改革就沒有這些翻天覆地變化,沒有改革就沒有這些幸福美好的今天。祖國,祝福你!

  劉博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978年11月出生,雞冠區法院執行指揮中心負責人。我出生於1978年,轉眼之間已40歲,改革開放也已40周年。我是改革開放同齡人,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沐浴在改革開放的陽光下,我趕上了中國發展的好時代。40年的歲月裡,很多事情記憶深刻。

  1979年6個月的我與媽媽合影

  1997年,我師范畢業,香港回歸,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了一大步,舉國上下,全民歡騰。至今我還能感受到那種自豪而又熱烈的喜悅氣氛……我感受到祖國正在一天天強大,中華民族正在一天天振興。那一年我參加工作,在學校任教。1998年我調入法院工作,至今20年。

  1999年在麻山法院工作留影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作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我深切感受到這一切,全部歸功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使我更加明白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孫宇昕:明天更美好,1979年3月出生,雞冠區法院辦公室副主任。改革開放40年,也是我成長的40年。40年裡,我從童年、少年步入到了青年。我們這一代人,既是改革開放歷史的見證者,又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分享者。

  1983年,4歲時在家裡吃糖被抓拍

  這4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的騰飛,生活條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

  2017年,38歲的我在單位參加主題活動

  雖然我們遇到過困難和挑戰,但我們不懈努力、敢於拼搏,用勤勞、勇敢和智慧為新時代中國發展貢獻綿薄之力,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趙紅星

【東北網專欄】黑龍江省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