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倫市雙錄鄉雙榮村秸稈打包現場。萬希龍 記者程瑤攝
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10月10日,在蘭西縣蘭西鎮永久村,村民騰雪華對剛安好的生物質鍋爐進行試燒。看著新鍋爐不但熱得快,而且冒出的是白煙,騰雪華舒心地笑了。近些天來,這個村裡大部分人家的舊式鍋爐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用秸稈作燃料的新式生物質鍋爐。新鍋爐不但使用過程中不產生二氧化硫,環保效益十分明顯,而且使用秸稈與煤炭相比每噸能省200元左右,成本上更劃算。
綏化市以建設『生態文明』為引領,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迅速落實中央、省委關於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策部署。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路徑,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鄉村振興。
管住秸稈『一把火』
『大爺,今年秋天禁止燃燒秸稈,私自燒秸稈是違法行為,希望您配合我們的工作。這是宣傳單麻煩您看一下。』9月25日一大早,明水縣衛計局派駐通達鎮太平村的『第一書記』李明宇就和他的隊員們挨家挨戶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同時,該村的廣播喇叭也在播放著秸稈禁燒的通告。入秋以來,這樣的場景在綏化全市各鄉各村都能見到。
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是一場事關農村能源革命、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藍天保衛戰』。中央、省委高度重視,出臺了最嚴的『環保法』和最嚴的『禁燒令』,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責任和標准要求。綏化市各級各部門把秸稈禁燒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擺上高位,超前謀劃准備,讓機器響起來、乾部動起來、農民參與進來,把秸稈禁燒工作與脫貧攻堅、防火安全和黑土地保護、促進農民增收等結合起來,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模式,堅決打贏秸稈禁燒這場硬仗。
該市實行市、縣、鄉、村、屯網格化管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同志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鄉村乾部一線抓,把秸稈禁燒落實到每個村屯、每個地塊,人人有責任,人人是主體。同時還加大宣傳力度,做到正向引導、反向警示,宣傳到人。
解決秸稈出地瓶頸
記者在蘭西縣了解到,今年蘭西秸稈總產量211.3萬噸,可收集量179.7萬噸。如何實現較大比例的綜合利用?如何讓秸稈出地不再是瓶頸。蘭西縣農委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蘭西縣今年計劃建設年生產能力2萬噸和2500噸秸稈壓塊站共30處。目前已有5處壓塊站投入使用,其餘的爭取在11月中旬建完。這些壓塊站可實現秸稈離田95.5萬畝,消耗秸稈50.6萬噸。
與此同時,該縣還為農戶安裝生物質鍋爐,實現秸稈綜合利用。農戶可以將秸稈和剩餘玉米棒與生物質能源公司合作,進行交換或出售原料再購買。秸稈燃料燃盡率可達96%,剩餘4%的灰分可以回收做鉀肥,實現了『秸稈到燃料到肥料』的有效循環。通過多種利用方式,蘭西縣全縣秸稈利用率達到76%以上。
在海倫市,通過建設生物質熱電項目和秸稈壓塊廠就地就近消化秸稈,預計消化秸稈可達97.7萬噸,佔秸稈收集總量的50.8%。在海倫地勢坤生物質燃料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工地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6億元。目前,項目整體土建工程已經進入尾聲,正在進行高溫高壓生物質循環流化床鍋爐和汽輪機組的安裝,計劃今年年末前可建成並投入運行。該企業已在海倫市23個農村鄉鎮、農場、林場建設了30個燃料收儲基地,項目運行後,預計年可消化秸稈30萬噸左右,有效解決秸稈的『出口』問題。
利用纔是硬道理
秸稈禁燒,不僅要在『禁』上想辦法,更要在『用』上下功夫,關鍵在於『找出口』。
綏化市堅持系統思維,算好經濟賬、生態賬和政治賬,科學規劃秸稈綜合利用,聚焦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精准發力,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的大產業。堅持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對『收儲運加銷用』進行全產業鏈設計,以新能源產業為主,探索肥料化等綜合利用途徑,大力推廣小規模分散式多渠道綜合利用的成功模式,扶持大企業集中建設供電供熱供氣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實現規模化利用,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度統一。
在肇東市太平鄉,通過利用生物腐熟劑摻混秸稈、糞便制作的生物有機肥,實現秸稈直接還田,減少化肥施用量,為秸稈找到了一個『好歸宿』。依托這種創新的秸稈利用方式,小秸稈牽出一條生態循環鏈。
太平鄉白菜種植面積多、有機肥需用量大。該鄉以東合、同合兩個村為重點,組織經濟作物種植戶大力推廣生物腐熟劑秸稈有機肥發酵技術。畝施用1噸秸稈有機肥,可節省25%左右的化肥投入,相當於減少投入20元。有機肥對白菜這種磷鉀元素需用量較多作物生長非常有利,不但解決了白菜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水分大、白菜幫脆弱、易腐爛等問題,而且口感好、耐貯存、有利於錯季銷售。同時,通過秸稈肥料化還田,既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了土壤性狀,又為培肥地力和提昇農產品質量提供了保障,更解決了秸稈焚燒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今年,全鄉計劃轉化利用秸稈2000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