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訊(記者 王春穎) 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省體育局局長楊濤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按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2018年監督工作計劃,為認真做好聽取和審議《報告》工作,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日前組成調研組對全省體育產業發展情況開展調查研究。
調研組指出,近年來,全省上下以打造『兩座金山銀山』為抓手,念好『山水經』和『冰雪經』兩本經,建設冰雪經濟強省的工作部署,大力發展壯大體育產業,體育消費快速增長,有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省體育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初步形成以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體育培訓、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競賽表演、體育旅游等為重點領域的產業發展格局。完善和落實了相關政策措施,制定《黑龍江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等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體育產業發展。全省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扶持、培育體育產業發展,深化體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規范扶持體育組織內生動力,構建科學辦賽機制,加大體育產業人纔培養力度。推進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市場主體,延伸體育產業鏈條。我省初步形成『體育+旅游』『體育+文化』『體育+健康』『體育+金融』『互聯網+體育』等產業發展新業態。深化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豐富體育產品供給,打造夏季生態體育賽事和體驗式體育旅游產品,豐富冬季冰雪觀賞與體驗式產品。
我省體育產業發展盡管取得了一定成績,發展勢頭強勁,但仍是幼稚產業,處於起步探索階段,與省委的要求相比,與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體育需要,與體育強省目標相比,與成為支柱產業的目標相比,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調研組建議,全省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利用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體育產業擺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突出特色產業,補齊短板產業,打造國際化品牌,釋放人纔和資源稟賦效能,發揮體育產業重要的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作用,培育體育產業在較短時期內成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一是建議省政府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一認識、凝聚共識、加強協調,明確目標與發展思路,形成機制合力,轉變政府職能,深化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夏季生態和冰雪資源的比較優勢,打造龍江產業特色,打造全國冰雪賽事承辦基地,以及夏季生態體育賽事和體驗式體育旅游產品,形成具有我省獨特魅力的體育賽事,構建完善產業布局。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增強體育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提昇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全方位推動體育企業發展,加快技術、內容、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推進冰雪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引導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拓展體育服務業務;借助高校科研資源進一步深化體教結合,充分釋放人纔資源優勢。四要大力發展健身休閑、體育教育培訓產業,滿足人民群眾的旺盛需求,打造人民群眾在閑暇時間通過運動場所進行休閑、養生、健康等活動消費所形成的健身休閑產業鏈。
《報告》中指出,下步我省將充分挖掘夏季極致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冬季豐富的冰雪資源優勢,利用我省深厚的群眾體育基礎和獨具特色的競技體育基礎,促進我省體育產業快速發展。通過努力,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150億,冰雪體育產業達到5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