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8日訊 企業發展離不開人纔的支橕。年初以來,我市舉辦了多場招聘會,應聘者不少,但是一些企業,還是很難招到相匹配的人纔。尤其是小企業,因為起步規模小,對員工要求又高,所以即使高薪也很難招到合適的人纔。
企業『月薪萬元』,應聘者寥寥
王唯是創意迅達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最近公司發布了一則『月薪萬元』的招聘啟事,然而應聘者寥寥無幾,最重要的是,僅有的幾個前來應聘的人員,個人能力水平和薪資相差甚遠。
王唯說,最近他承接了一個冰雪景觀設計的項目,活兒是攬來了,但是沒人能乾。『滿大慶劃拉人,做設計的是不少,但是能做冰雪景觀設計的一個沒找到。平時我們公司關於設計的工作量就不小,一直也沒找到得心應手的人,這次正好拿下了這個大活兒,想著招個有實力的。』
王唯雖然發出了『月薪萬元』的招聘啟事,但是幾天過去了,前來應聘的只有幾個人,而且能力和薪資嚴重不匹配。
給出高薪,但是卻沒人敢接,這樣的事兒在企業中常見。
近幾年,大慶市一家健康體檢中心的人纔缺口也越來越大。
王玉凱是這家醫院的營銷總監,他的朋友圈經常會蹦出這樣一行字:『求纔若渴,感謝舉薦』,然後附上幾張用工需求表。記者發現,從管理層,到專業人纔,再到收銀員,幾乎每個崗位都缺人,而且在『人數』一欄,大多崗位都寫著『若乾』。王玉凱說,這個用工啟事他總發,但是管理層和專業人纔這塊兒,很難招到合適的人。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的企業招工難不是季節性的,也不是只缺少農民工,它在時間上具有持續性;在工種上也從普通工人、技術工人蔓延到管理層及專業人纔。
初創企業對求職者缺乏吸引力
李琦是大慶師范的畢業生。畢業也有一年了,簡歷投出去了很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
『人家相中我的,我又沒有相中人家。我相中的,人家又沒相中我。』李琦說,市裡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他也沒少去,他對工資要求不高,但是對企業規模、管理水平要求比較高。『招聘企業大多是十幾人、幾十人的企業,規模太小了。』李琦說,他希望企業規模大一點,這樣管理更規范更有保障,在企業也能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展。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求職者,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有李琦一樣的想法。
剛起步的企業,對一些求職者來說,缺乏吸引力。
求職者對小企業不屑,企業對求職者的要求也絲毫沒有降低。在58同城、趕集網等網站,記者發現,大慶很多中小企業在招聘時,都要求『有工作經驗』,甚至還有的明確要求在同崗位工作經驗要超過幾年,並且需要取得一些成績。
供需雙方都應轉變觀念,提高競爭力
初創企業難招合適人纔,不少畢業生又面臨求職難,東北石油大學就業處相關負責人建議,雙方都應該轉變觀念。『如果去大企業,不可能很快獨當一面。初創企業穩定性或許差一些,但鍛煉的機會多,發展空間大。』
另外,用工企業也應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策略。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就業環境,另外還要考慮如何招到人、怎麼留住人並『利用』好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將正確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將員工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是解決企業缺人的一個關鍵方法。
求職者方面,有一技之長的求職者從來不乏就業機會。許多年輕求職者在未有相對明確的職業規劃時,匆匆進入求職市場,以至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找到工作後也有很多不滿,頻繁跳槽。對於求職者來說,提昇自身技能、轉變就業觀念是當務之急。在正式進入就業市場之前,求職者應提前做好准備,完善自身能力,提昇綜合競爭力。
此外,建議相關部門在更多的初創企業中,設立畢業生見習基地,幫助企業培養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