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市積極營造敬老愛老社會氛圍。孫娜 攝
新聞背景
今年10月,以『營造敬老愛老社會氛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的第九個全國『敬老月』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展開。在此期間,省養老產業體制改革專項督查組來慶,在聽取匯報和深入督查後,對我市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貫徹實施情況予以肯定。
為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提昇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明確了20項老年人照顧服務重點任務;同年12月,我省出臺《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助、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老有所為8類重點任務和42項具體任務。
2018年1月,結合實際,我市確定了12家具體工作牽頭部門;6月,市法制辦依據法律法規,確定了市老齡辦行政執法主體地位;7月,對全市涉老工作進行又一次檢查和梳理,進一步強化各牽頭單位的工作職責。
新聞調查
最新數據顯示,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44.31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6.4%。60-69歲26.69萬人;70-79歲13.19萬人;80-89歲4.13萬人;90歲以上2974人。其中,失能老年人約1.4萬人、部分失能老年人約2.7萬人。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我市養老服務如何接地氣惠民生?作為生活在大慶的老年人,又能享受到怎樣的福利待遇……針對市民關心關注的問題,市老齡辦主任於洋一一予以解答。
目前,我市老齡事業現狀如何?
於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在各涉老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老齡事業正在持續長足地發展著。養老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健康支持體系不斷完善、老年宜居環境不斷改進、孝親敬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社會參與日益擴大。此外,還通過一系列活動有效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我市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情況怎樣?
於洋:我市大力發展養老事業,著力構建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市日間照料場所115個,社區服務綜合體7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5個、社區老年餐廳11個。公辦福利院2所,床位660張;農村敬老院22所,床位2214張;民辦養老院96所,床位8905張。全市23個社區作為『三社聯動』為老服務試點,200多個社會組織和志願團隊以及近百名社會工作者活躍在社區,開展各類活動。
為促進養老事業發展,我市大力扶持養老產業用地。比如,企事業單位、個人對城鎮現有空閑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興辦養老服務機構,五年內可不征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土地使用性質也可暫不作變更。此外,還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對民辦養老院實施三項補貼政策。新建、改擴建補貼,運營補貼,獎勵補貼。三項合計最高可拿到每張床位8000元的補貼。
老年人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能享受到哪些紅利?
於洋:為方便老年人就醫,我市三級綜合醫院(油田總院、人民醫院、中醫院、四院、五院、龍南醫院)及二級綜合醫院中的讓北醫院均設置了老年病科。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執行『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收普通掛號費,在各級醫院看病,可優先就診、檢查、付款、取藥、住院的相關優待政策。
全市城鄉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至少可想享受一次免費的體格檢查和健康指導,可以不限次數地在全市各『健康小屋』免費進行心血管功能檢測、心電圖檢查等『十項』自助式服務。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轄區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免費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和中醫保健,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人可享受免費4次的隨訪。
我市陸續出臺了《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大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病床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慶衛規〔2017〕9號)等文件,為切實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到今年上半年,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58.29%。
大慶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6.4%,如何讓他們發揮正能量,做出新貢獻?
於洋:這個主要通過積極培育基層老年社會組織,大力發展老年志願服務來實現。目前全市有基層老年協會800多個,城鎮和農村社區建會率都達到了『百分百』。打造老年志願者服務平臺,為老年人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引導老年人發揮正能量,做出新貢獻。持續開展救貧濟困、幫扶老人、照顧放學兒童、維護小區治安、調解鄰裡糾紛等活動;重點發揮退休科技人員在建言獻策,科普教育,服務三農等方面的作用;開展『百名科技專家進棚室』、農業種植養殖知識講座、醫療小分隊下基層等活動。
讓老年人發揮餘熱,社會一定要有孝親敬老的濃厚氛圍。為此,我市積極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加大對敬老典型的宣傳力度、加大老年人優待政策落實力度以及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經常性為老志願服務活動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老年人合法權益如何得到有效保障?
於洋:在為老年人開展法律援助、權益保護、法律諮詢和防詐騙宣講等活動的同時,開闢老年人報警和求助『綠色通道』——對老年人及老年群體的報警和求助,做到反應迅速、處置妥當。
加強老年人法律服務和援助。積極推行法律援助『降線擴面』,將經濟困難標准調整為最低生活保障線的2.5倍,將『失獨家庭』、『老會戰』、60歲以上老年人、老殘一體等特殊群體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將與民生相關的,困難群眾要求迫切解決的12類案件納入法律援助事項。開通老年人『綠色通道』,對高齡、『三無』、失能半失能、空巢老年人,一律免於經濟困難審查、優先受理,做到法律援助服務『零等待』。特別是70歲以上以及行動不便、患病殘疾的老年人實行電話和網上預約、上門服務。擴大老年人公證減免收費范圍,為75周歲(含7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辦理遺囑公證,為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減半收取公證費。
此外,各金融機構在為老年人辦理轉賬、匯款業務或者購買保險、理財等金融產品時,都有相應的人工提示風險環節,並在銀行內部通過電子屏、海報等宣傳方式提醒老年人預防金融詐騙等欺詐行為。
根據大慶實際,還有哪些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在我市得到創新性實施?
於洋:老年人優惠和免費乘車已經實現。目前不僅我市老年人享受乘車優待,外埠老年人來我市也享受同樣的優待。
在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老年人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事項,後續工作正在調研階段,總體原則是不折騰老人、借助大數據等完成認證工作。
落實子女陪護假。目前駐慶高校、中直企業等均已落實此項政策。
老舊小區改造。大慶雖說是一個新城市,但最早的小區距今也有40多年了,加之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基礎設施不完善。近幾年,我市花大力氣進行老舊小區的改造。其中適老無障礙改造是工作重點之一,改造後的小區全部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2012)》。
我市老齡事業發展還存在哪些不足?
於洋:一是老齡事業發展的區域化城鄉化差異明顯。整體養老、醫療、優待、社會救助等老齡事業發展水平,市區明顯好於縣,同在市區內部也存在不平衡。
二是養老服務水平與現實需求存在差距。醫養結合養老院分布不均。城鄉養老服務發展不均衡。農村養老服務目前主要體現在敬老院對『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上,社區日間照料、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尚不能滿足農村老人的需要,90%以上的農村孤寡、特困、留守和失能老年人還是以家庭照護為主,生活上的困難難以通過農村社區等載體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養老產業產品開發應用不足。老齡產業尚處起步階段,現有產業主要集中於養老、醫療服務領域,專門面向老年人的文化娛樂、金融理財、房地產、旅游等服務或產品在開發及推出上仍顯不足。我市在高端養老社區、溫泉養老、『候鳥式』旅游養老等方面市場前景看好,但缺少較成熟的養老項目和養老基地;智能化的養老產品開發和推廣還處於初級階段,雖已推出部分產品,但老年人認知度不高。
未來老齡工作將在哪幾個方面做工作?
於洋:很多,我挑幾個具體的說。比如,在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方面,制定完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標准,明確有效服務空間面積、所具功能、基本服務內容、服務人員要求等;制定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和規范,以『十助』為服務內容,重點保障低保、低收、『三無』、計劃生育困難老人等困難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繼續支持醫療機構領辦醫養結合養老院,新增醫養結合養老床位300張以上。
支持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結合學校特色開發老年教育課程,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為老服務專業或課程,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教學資源、教育服務和人纔。豐富適合老年人遠程學習的數字化資源,繼續興辦各類老年大學,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絡,滿足老年人教育需求。支持和引導老年人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精神慰藉、互幫互助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為鄉鎮(街道)、城鄉社區、老年協會、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因地制宜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器材。
延伸閱讀:
1、敬老卡如何辦理?
辦敬老卡程序:(1)65周歲以上(含65周歲)老年人辦敬老卡需提供居民身份證原件、復印件、一張二寸彩色脫帽正面近期照,辦理後憑卡可免費乘車;60-64周歲老年人不需要辦敬老卡,憑敬老優待證或身份證乘車,享受半價優惠。(2)初次辦卡費用由公共汽車公司承擔。(3)辦卡網點:1、大慶公交總站2、讓胡路公交總站3、乘二村公交總站。
2、如何辦理優待證?
年滿60周歲的本地老人只需攜帶身份證和一寸彩色近期照片就可以辦理敬老優待證。老年朋友可以到所在轄區的行政服務中心或老齡辦辦理,也可以到市行政服務中心老年證辦理窗口直接辦理。如非本地居民需攜帶大慶市居住證。可以其他人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