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31日訊 30日上午,在哈爾濱市阿城區河東街道辦阿橫公路旁的耕地上,一臺翻地犁正在黑土地上作業,該農場將秸稈粉碎後直接拋灑到耕地裡,深翻35厘米後,使得秸稈能有效腐爛,在加大秸稈還田的力度,緩解土壤板結。今年哈市全區域秸稈禁燒,探索秸稈處置新出路,秸稈粉碎後灑到耕地上當肥料,壓縮成塊當燃料。
據阿城農場相關負責人張學力告訴記者,在今年秋收作業中,該農場做到了『收、拾、翻』一條龍作業。同時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在旱田中,我們使用了玉米秸稈還田機並在機車上安裝拋灑器。將玉米秸稈切成3至5厘米後,均勻地拋灑到耕地裡。在對耕地深翻35厘米左右後,能使80%的秸稈能夠腐爛。這樣一方面有利於緩解土壤板結,有助於農民增收。另一方面,秸稈肥料化非常環保,有助於守衛「冰城藍」。』他說
當天中午,記者來到阿城四發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在廠區內放著一組秸稈加工機器。該公司經理張曉偉說,『公司將秸稈回收後,進行加工壓塊。秸稈「變身」成生物質燃料後,可供居民日常供暖和電廠使用。生物質燃料的優點是無煙、無二氧化碳,對人體無害。因此在市場上非常受青睞。』
目前阿城區秋收工作已接近尾聲,未發現秸稈焚燒火點。
責任編輯:楊禹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