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訊(記者 孫英鑫)1日,第四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昇空,進入預定軌道,此時,北斗導航班組長田站敏懸著的一顆心纔放了下來。18年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所有的衛星都是經田站敏這個班組送上了太空,一顆顆衛星組成的一張精密『天網』正服務於百姓生活,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

據了解,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第四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表示,北斗基礎產品已實現歷史性跨越,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產品。目前,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據了解,目前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正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超過500萬輛營運車輛上線,建成全球最大的GNSS車聯網平臺。據統計,2017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近50%以上。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昇2倍。全國4萬餘艘漁船安裝北斗,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已成為漁民的海上保護神。基於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已用於精細農業、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
北斗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日益走近百姓生活,大眾應用觸手可及。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北斗已成為標配。共享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環、學生卡,更加方便和保護人們日常生活。
據了解,北斗融合互聯網催生出新業態。北斗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融合,建成高精度時空信息雲服務平臺,推出全球首個支持北斗的加速輔助定位系統,服務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突破1億,日服務達2億次。國內從業企業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2017年突破2550億元。2016年發布《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現在正在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編制,也成立國家北斗衛星導航標准化技術委員會。這些都是從政策、法規、標准等領域,指導北斗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