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采風創作】婆盧火的眼神
2018-11-07 14:39: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俏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婆盧火的眼神

 

 

  沿著302省道向西北行駛,在碾子山與紮蘭屯交界的省門,路,切斷了從前的界壕,一步邁去,便從黑龍江走到了內蒙。界壕,早已經變成了一條低低的長長的土埂。將車停在金長城遺址公園前面,步行向東,沿著界壕走向原野深處,公路上的車水馬龍一步步地在身後消失,兩只喜鵲落在地上低頭啄食,根本不在意我在它們旁邊走過。回頭望去,婆盧火的塑像威風凜凜向西北注視。站在地面,我看不清14.5米高的婆盧火的眼神,但是,他現在的眼神應該是空洞的吧。

  婆盧火是金國大將,是金國的貴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同輩族弟,他在戰場上是阿骨打的左膀右臂,領戰先鋒,大敗過遼國名將、令大宋聞風膽寒的蕭太後。在金國建國之初被任命為邊關重鎮泰州的第一任都統。他於1121年上任之初便開始率領兵丁、民眾修築界壕。界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金長城。因此,婆盧火可以說是金長城建造第一人。

  金是我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一個重要朝代,統治中國北方超過一個世紀。立國之初,金的勁敵就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遼』為鋼鐵之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認為,黃金既不生鏽,又不怕火煉,貴重而美觀,因此定國號為『金』。之後,大金國果然所向披靡,先滅了堅鐵不摧的大遼,又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滅了龐大的北宋,因此就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流傳。

  女真人為了守疆固邊,護衛當時的金國都城上京(現哈爾濱阿城),開始修築金長城,在《金史》中稱其為界壕邊堡,民間也有稱兀術長城,可是它事實上與金兀術沒有什麼關系,還有叫『成吉思汗邊牆』的,更是訛稱,因為,金國的建立者女真人掘土為壕,築土為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阻擋逐漸崛起的鐵木真的蒙古鐵騎,自然不可能以成吉思汗命名。2006年,金界壕邊堡納入中國長城體系,正式定名為『金長城』,成為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金長城腳下

  金長城從嫩江之濱到西南的黃河河套,最多時萬裡有餘,有『中國第二長城』之稱,齊齊哈爾境內有206.15公裡,經行於齊齊哈爾市的甘南縣、碾子山區和龍江縣。

  金界壕,沒能擋住成吉思汗的馬蹄,公元1234年,金國在南宋和蒙古部族的夾擊下覆滅了。這段金長城也在元代以後長期荒蕪、人跡罕至,因此也相對的保存較好,所以,碾子山區段的金長城,是參觀、游覽金長城的最佳處。

  800年前曾經金戈鐵馬的歷史都隨著時間的走遠而消散,昔日的邊關防御成為了今天我們憑吊歷史的景點。金長城兩邊不再有戰馬嘶鳴、將士吶喊、刀劍撞擊,歷史上的民族紛爭,在今天的和平共處中早已歸於寧靜。金長城起起伏伏伸向遠方,遠方是無邊的草原,遠方是無盡的遐思,遠方是曾經的遺憾。

  金長城外草原風色

  2010年,金長城遺址公園被省旅游局、省商務廳等評為『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站在這裡放眼瞭望,沿著這條路過去就是內蒙,對面的蒙古包不再是軍事營地,而是招待游客的酒店,飄舞的旌旗不再是戰旗,而是招呼游客的酒旗,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各族人民,在祖國統一的藍天下把酒高歌、暢敘友誼。

  望著這道長城,我們懂得了,歷史前進的腳步是什麼也阻擋不了的,不管是一座山、一條河、一道城牆,還是一種願望、一點心情。就這樣,金長城把自己留在了亙古荒原上,看春來秋去,草木枯榮;看改朝換代,世事變遷。婆盧火將軍望著的長城,也只是游客們憑吊的一段遺落在草原的歷史。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豪情碾子山 『粽』情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