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2日訊 為全面全方位地推進殘疾人群體脫貧工作,哈爾濱市通過細致分類,劃分出了兩類貧困邊緣殘疾人群體,一類為『三低』困難殘疾人,是指未進入建檔立卡范疇的低保、低收入和低收入困難家庭的殘疾人,另一類為隱性困難殘疾人,是前『三低』之外有就業能力,但基本處於失業狀態沒有經濟收入的殘疾人。經反復調研和確認,這部分群體已完成殘疾人脫貧攻堅任務。為此,哈爾濱市殘聯通過實施專項活動和個性化的解困方案,為他們徹底脫貧摘帽、實現生活富足提供了保障。
六項專項活動助貧困邊緣群體解困
『據統計,哈爾濱市貧困邊緣殘疾人群體「三低」困難殘疾人有48000餘人;另一類是隱性困難殘疾人接近10萬餘人。』哈爾濱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實向記者介紹。
2018年,根據貧困邊緣群體實際需要和現實狀況,哈爾濱市殘聯實施了『六個專項行動』,通過實施強智立志促增收行動,解決殘疾人觀念保守落後、缺乏致富技能等問題,引導殘疾人自主投入到脫貧行動中來;實施網絡就業增收行動,通過打造覆蓋城鄉的網絡就業平臺,幫助困難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穩定增收;實施規模化就業增收行動,通過落實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獎勵政策,鼓勵大企業規模化安置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實施輔助性就業增收行動,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的夢想;實施創業就業增收行動,通過為隱性貧困殘疾人提供創業孵化服務,實現創業就業;各專項行動既可單獨運用也可疊加發力,共同向脫貧攻堅任務聚焦發力。作為殘疾人就業(實習)基地,哈爾濱天手食品有限公司為殘疾人群體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渠道,公司已由初期15名殘疾人發展到了近170名殘疾人員工的社會福利企業,企業裡殘疾人的月平均收入可達2000元/月以上,個別技能高工作崗位工資可達4000元/月以上。
強化供需提供個性化脫貧解困方案
扶貧工作重在精准,貴在精准,在對貧困群體進行精准識別後,更要為其提供精准個性化的解困方案。在哈市巴彥縣紅光鄉建新村,今年54歲的車會英患有智力障礙,完全沒有勞動能力,該村婦聯主任王艷珍得知此情況後,常年幫助車會英買米買面,購買生活用品送到家中,極大地保障了她的基本生活。
陳實向記者介紹,市殘聯對貧困邊緣殘疾人的生存狀況進行入戶摸查,精准甄別、落實每個貧困邊緣殘疾人脫貧解困的真實需求,以需求為導向選擇適合的專項增收行動,圍繞需求組合增收行動、實現疊加發力,形成供需無縫對接的個性化脫貧解困方案。將供需對接結果進行梳理、建檔立卡,形成貧困邊緣人脫貧解困臺賬。每半年進行一次復查,為推動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提供動態依據。
加強保障促進增收專項行動落地生根
為讓『六個專項行動』行之有效、『擲地有聲』,哈爾濱市殘聯分別從籌集項目資金、提供就業機會、開展技能培訓和實行典型引路等方面,為貧困邊緣群體提供了保障。
陳實告訴記者,在籌措項目資金方面,哈市確定將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使用的重點,用於支持困難殘疾人就業和創業增收行動,其中,市級安排了1200餘萬元資金,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集中就業以及輔助性就業專項行動。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哈市落實集中就業平臺8個,新增就業崗位500餘個;網絡就業安置殘疾人就業500餘人;建立輔助性就業基地試點2個,提供就業崗位20個。在開展技能培訓方面,哈市開設了育人基地40個,實現了教育與就業一體化。在實行典型引路方面,各區、縣(市)積極為專項行動提供支持,尚志市投入50萬元用於殘疾人持續增收承載平臺建設;五常投入130萬資金扶持殘疾人發展『四葉參』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