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4日訊 11月12日0點,2018年的『雙11』大促正式謝幕。歷經10年的天貓『雙11』,成交額不斷刷新。阿裡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天貓『雙11』總交易額為2135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
在大慶,這個數字也在不斷刷新歷史,從已經公布的大慶歷年『雙11』交易金額來看,從2012年的0.51億元,到今年的3.41億元,這七年的『雙11』加起來,大慶人一共花掉了13.12億元。記者了解到,隨著今年線上線下的大融合,消費者不僅到網上買實惠,也到實體店買吃喝、買服務,『雙11』已然成為大慶人的一場線上線下的消費狂歡。

網購數據驚人,80後成消費『主力』
『這個「雙11」你敗了多少?』從11月11日開始,朋友圈裡就陸續有人曬『剁手』清單和賬單了。記者采訪發現,如今,『雙11』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網購狂歡,在記者調查的人群中,多數人都掏了腰包,對『雙11』的貢獻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數據顯示,『雙11』黑龍江省交易總額為32.36億元,在全國排在第21位,其中省會城市哈爾濱的交易總額為15.19億元,位列全省第一。大慶人今年一共敗了約3.41億元,位列全省第二,相當於每小時花出1420餘萬元,而大慶人最愛的商品前五名分別是女款羽絨服、靴子、手機、皮草和針織衫。
近幾年,大慶的網購發展驚人,翻看近幾年的網購數據,2012年我市『雙11』網購消費額是5100萬元;2013年網購消費額達到1個億,增加近1倍;到了2014年,網購成交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27個億;而2015年,我市網購成交額達到1.74億元;2016年,大慶的『剁手族』一共敗了約2.25億元;2017年,這個數字刷新到2.94億元;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有了新的突破,24小時銷售額實現3.41億元,環比增長16%。
從今年的『剁手族』所處的年齡構成來看,80後是『主力』,而90後與70後的消費者佔比比較接近。
據悉,我市『雙11』天貓購物者,按所處的年齡佔比排序,80後為消費主力軍,佔比達40.08%;90後和70後佔比分別為28.47%和22.47%;60後、00後和50後佔比較小,分別為6.50%、1.84%和0.64%。
年齡不同,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愛程度也不同。總體來看,我市各年齡段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多集中在苹果、海爾、小米、美的、華為;大慶人最喜歡的旅游目的地為泰國、香港、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亞;而大慶人最愛買的土特產則分別為三七、棗類制品、牛肉、枸杞和大米。
線上線下融合,消費者購物場景社交化
今年的『雙11』與往年相比,呈現許多新特點,比如線上線下資源相互結合越來越緊密,消費者的購物場景也越來越社交化,與餐飲、出行、娛樂等相滲透。今年的天貓『雙11』,線上線下的融合是一大看點,實體商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在大慶,剛一進入11月,各大商超就紛紛以自己的方式分食『雙11』的『蛋糕』,而這種大促的購物狂歡氛圍在這個周末達到了沸點。當天記者走訪時,無論是參與天貓『雙11』活動的商超,還是自己開展大促的購物中心,其火爆程度還是超出了想象,不少收銀臺前都排起了長隊。
『這幾天商場店慶,正好趕上「雙11」,我就來比比價,一看線上線下同價,我就直接在實體店購買了。』正在商場試鞋的市民朱女士告訴記者,購物車裡放了不少東西,挨個在線上線下比價之後,哪裡便宜就在哪裡買。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首次加入天貓『雙11』的本地生活服務迎來開門紅:11日前30分鍾,就有近80萬用戶湧入口碑APP提前購買線下吃喝玩樂套餐,購買筆數超過日常全天3倍。天貓『雙11』開始後的9個小時,餓了麼平臺上包括商超便利、果蔬鮮花和醫藥配送在內的新零售訂單同比增長近120%。不僅如此,餓了麼、口碑全場景消費,線上有肯德基、漢堡王等大牌美食冰點特價秒殺;線下是包括大慶在內的全國百城,『搶空』便利店、星巴克限時1元秒等活動紛紛登場。
記者還發現,如今,絕大多數線下企業都開闢了線上渠道來配合線下營銷。而且,『雙11』活動當天,多家來自線下的傳統企業在線上的銷量都特別好,很好地實現了傳統零售店的創新和昇級。然而,也有不少商家拒絕『雙11』,不融合。
東北石油大學經管院副教授韋小兵表示,線下的企業在線上能夠取長補短,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讓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不斷提高,增加顧客的忠誠度,提高消費者對『雙11購物狂歡節』的認同心理。
『不過,在我的消費經歷中,仍有部分線下商家的營銷人員將自身與電商劃分得很清楚,拒絕「雙11」,這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線下商家需要進一步加強線下線上融合的意識,相應地,各商家也應該與品牌建立獎勵政策,激勵員工做好線上線下的品牌整合營銷。』韋小兵說。
從『面子』到『裡子』,『雙11』見證網購消費變革
2009年,『雙11』只是民間的光棍節,那一年的『雙11』只是27個品牌參與,5200萬銷售收入的小嘗試。十年後,『雙11』已經成為全網盛宴,成為億萬網民爭相搶購的購物節。
十年來,變化的不僅僅是數據,從2009年的5200萬元到2018年的2135億元,增長了四千多倍。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2017年約為29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比重達到19.2%,電子商務深刻改變了我們的商業活動和消費行為。
根據阿裡集團十年『雙11』數據顯示,服飾鞋包一直是大家在線上消費中花費最多的大類目,但在2013?2017年這五年的『雙11』中,這一品類的佔比呈現下降趨勢,更多的成交金額分配到了3C數碼、家裝家飾、美容護理等細分品類上。數據顯示,天貓『雙11』近五年成交金額增速最快的TOP5行業分別是醫藥健康、家裝家飾、美容護理、書籍音像和3C數碼。這個變化說明消費者從願意為『面子』買單正轉為願為『裡子』花錢。
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薛紅燕表示,如今,健康化、家庭化、追求精神消費等新的消費理念正在形成,大家開始更加關注能提昇生活品質的消費品類,對名牌商品、進口商品的關注熱度很高,價格是網絡消費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消費者也更加關注品牌、原產地、性能等商品的其他要素,消費決策逐步趨於理性化。
薛紅燕說,如今,人們在消費時更加注重快捷支付方式和移動客戶端平臺的使用,2017年開始移動端交易超過9成,而且還會保持上漲趨勢,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使得傳統商超的線上線下融合更加深入,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而這種趨勢將會繼續延續。消費場景的優化,體驗的昇級,服務的精准高效,將是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常態。
十年已過,再續輝煌,『雙11』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種購物方式和購物習慣的改變,也反映了中國電子商務十年間從PC端向移動端、從線上到雙線融合、從『面子』消費到『裡子』消費的巨大轉變,更深刻映射出中國消費者巨大的消費潛力和中國電商企業卓越的營銷服務能力。
大慶日報記者王玲玲
【鏈接】
雙11的繁榮會否再繼續
有人說今年『雙11』再創新高的銷售總額戳破了『消費降級』的論調,也有人說今年『雙11』銷售總額再創新高是因為大家沒錢所以纔等著這一天降價買東西。
對於這兩種觀點誰對誰錯我們不去參與爭論,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數據的推算來評估『雙11』存在的增長潛力,看看『光棍節神話』還能延續多久?
2018年11月11日,天貓全平臺成交金額達到2135億元,比去年『雙11』當天的1628億元同比增長了26.93%。
毫無意外的,京東也宣稱自己家的『雙11』全球好物節創造了新紀錄,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共計11天裡,京東全平臺成交金額達到了159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271億元同比增長了25.73%。
雖然他們極力想要保持神秘感,但我們依舊可以通過各種數據推算出他們的銷售額是多少!
根據星圖數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1月11日當天,全網銷售額為3143.2億元!其中天貓佔比67.9%、京東佔比17.3%、蘇寧易購佔比4.7%、拼多多佔比3.0%、亞馬遜佔比2.3%、唯品會佔比2.0%、其他2.8%。
在一大堆電商平臺裡面,天貓和京東佔據了『雙11』當天全網絕大多數的銷售份額,所以我們通過這兩個平臺的銷售金額增長情況,即可大致看出今年雙11的整體銷售情況,反正平均下來大概就是增長了25%左右。
大伙『雙11』在電商平臺上購物說產生的銷售金額,從本質上來講都屬於我國居民消費的一部分,所以要推測『雙11』銷售金額的瓶頸,不妨通過『雙11』當天人均消費金額和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這兩項數據來分析。
根據2017年底的數據顯示,我國15-65周歲的人口數量9.94億人,網民總數為7.72億人,約佔15-64周歲人口數量的77.67%,網購用戶總數為5.33億人,約佔網民總數的69%。以2951.5億元去除以5.33億人的話,平均每個人在雙11當天的消費金額約為554元。考慮到並不是每一個網購用戶都會在雙11當天進行消費,我們以80%的消費比例計算的話,則人均當天消費692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5374元,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238元,人均居住消費支出4107元,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121元,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2499元,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086元,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451元,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447元。
目前來看,網購消費主要能夠搶佔的領域有食品煙酒消費、衣著消費、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人均交通通信消費這四大塊,合計10232元。
考慮到每年1.4萬億香煙是不能在網上銷售的,以及生活中存在許多消費是無法在網絡上進行的,所以我們假設這四大類型的消費有一半可以通過網購進行的話,全國人均可網購消費金額約為5000元,再扣除掉網購用戶人數僅佔中國總人口的38.4%的話,那麼每個網購用戶每年可網購的消費金額約為13000元,與調查機構艾瑞諮詢預測的12718.9元相差不大。
以目前『雙11』當天人均消費692元計算,大家『雙11』只花掉了每個網民全年網購支出金額的5.3%左右,佔全年網購消費的比例較低,所以我們認為未來幾年裡『雙11』消費金額仍然存在較大增長空間。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