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讓世界看見黑龍江——城市好朋友』引各界聚焦影像文物保護 留住城市歷史 增強文化自信
2018-11-17 20:56: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17日訊(記者 許諾) 17日,由影像文物保護專家宋琦明主講的『城市好朋友與搶救影像文物』在黑龍江省美術館舉行。來自黑龍江省各行業的百餘名精英人士,跟隨宋琦明的腳步共同見證黑龍江影像保護領域進入偉大歷史的瞬間。自此,『讓世界看見黑龍江——城市好朋友』大型創作活動圓滿收官,12幅目前世界最大的古法手工鹽印作品和其底片,讓黑龍江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邁出更大更堅實的一步。

講座後,宋琦明帶領觀眾們進行作品導賞。東北網記者 許諾攝

  17日上午,百餘名《城市好朋友》的『像中人』再次相聚,他們彼此握手寒暄。『城市好朋友』成了他們相識的起點,每個小家庭的故事沈淀在美好的記憶中,影像文物保護成了他們探索影像保護核心技術上的新道路。

宋琦明拿了古典時期的攝影成像設備。東北網記者 許諾攝

  在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上,宋琦明以『影像文物保護』為主題,從重要性,到修復和搶救工作,再到古影研究項目。從不同視角講述了影像文物保護對國家歷史的重要性。『當我看到一些受損的影像文物時,我仿佛聽到他們在向我求救。時間是它們最大的敵人,溫度和濕度決定了它們生命的長度,而我就是一個醫生,希望能夠多救一個,再多救一個。』宋琦明說。

宋琦明圍繞影像文物保護的講座引起了觀眾共鳴。東北網記者 許諾攝

  『一圖勝千言。對於家庭,如果影像不保護,後代不會知道自己先輩的樣子,過著怎樣的生活;對於歷史,文獻將不能作為未來參考的答案。』宋琦明說,只有大量的影像實物保存下來,纔能知道曾經在這個時間發生過什麼事。『影像文物是會自然消失的,如果消失,記憶就斷了。』宋琦明反復強調。

宋琦明在現場講座。東北網記者 許諾攝

  近一個小時的講座結束後,觀眾們聽的意猶未盡。宋琦明帶領著眾多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導覽了12幅作品。參觀者表示,宋琦明為哈爾濱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至少50年、100年後,還能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和黑龍江美術館找到今天的哈爾濱各行各業的人的樣子。

現場觀眾向宋琦明提出影像文物保護方面的問題。東北網記者 許諾攝

  周德生是12幅作品中的『像中人』之一,他告訴記者,他人生中第一張照片是17歲拍的,在此之前是沒有影像記載的。他很想知道他小時候的樣子,但卻無處可尋,為此,他深知影像的重要性。而宋琦明『補償』了他多年的心願。周德生說,期待能有更多像宋琦明一樣的愛國赤子,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保護影像文物。

  黑龍江省美術館館長張玉傑表示,此前,通過東北網刊發的新聞,了解到這項非同凡響的文創活動,便馬上與宋琦明博士溝通,定於11月15日至12月15日期間,在省美術館持續展覽。『城市好朋友』的12幅作品是省美術館展出的首次關於影響文物保護方面的展覽,拓寬了省美術館的展覽領域。作為省美術館的典藏,豐富了參觀者看到影像文物保護的渠道,同時,省美術館也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向更多更廣的人們呼吁、傳播城市歷史,以及影像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為龍江文化傳承注入更有力的貢獻。

  宋琦明說,歷時近4個月的『讓世界看見黑龍江——城市好朋友』大型活動告一段落。活動始於他的家鄉哈爾濱,而這只是宋琦明的第一步,他有了更多的『城市好朋友』為影像保護添磚加瓦,他的理想會變成大家的理想,他珍藏的核心基因庫便會成為屬於全體中國人的影像鑒定基因庫。與此同時,他將把這個城市中每個小家庭的影像故事『帶』到美國影像文物保護的權威領域,讓更多的人了解哈爾濱城市文化的同時,了解影像文物保護的迫在眉睫。『影像文物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保護影像文物,保護中國的可視客觀歷史,就是保護文化自信。』宋琦明說。

  此次展覽由黑龍江歐美同學會、東北網、古影(橫琴)文物保護科技中心、黑龍江省美術館、中國人壽黑龍江分公司、廣發銀行哈爾濱分行主辦。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