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1日訊 20日是心梗急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多家醫院了解到,目前心梗發病率人群正趨於低齡化,記者在哈醫大一院冠心病重癥監護室了解到,該院收治的35歲以下心梗重癥患者比5年前多3倍多,專家表示,吸煙、熬夜、肥胖、不規律生活以及缺乏運動等原因為年輕人心梗發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24歲小伙一天兩包煙
運動時突發心梗
記者在哈爾濱市第二醫院了解到,該院胸痛中心年紀最小的心梗患者為29歲;在哈市第一醫院了解到,該院心內科年紀最小的心梗患者為24歲;哈醫大一院最年輕的心梗患者為22歲。哈醫大一院冠心病重癥監護室主任醫師李佳表示,在5年前監護室每年能接到約20個35歲以下的心梗患者,而目前35歲以下的患者約在80人以上,比5年前多出三倍多。
哈市第一醫院心內一科副主任周大亮介紹,心梗因血管老化引導起的,目前患者年齡最集中的仍為50歲至60歲,該人群佔總數的半數以上;其次是60歲以上的人群,依次為40歲至50歲的人群,40歲以下的年輕人。周副主任表示,雖然年輕患者仍然是收治患者的最小群體,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在該院門診收治的35歲以下心梗患者照以往有較大的上昇幅度。
周大亮醫生回憶,該院收治最年輕的心梗患者為24歲,這個小伙子不胖、血壓也不高,只是每天吸兩包煙以上,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心梗發作,在及時送醫後得到救治,目前已無大礙。
頭暈就醫突然倒地非典型心梗成隱形殺手日前,哈市一名男子感到頭暈,來到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急診科就診。醫生在經過檢查後發現,男子為急性下壁心梗。醫生正為其聯系該院胸痛中心的時候,男子突然倒地,該院胸痛中心進行了及時的搶救,目前該男子已經脫離危險。
19日,哈市一名50歲男子因胃疼來到哈市第一醫院消化科就診,在做了心電圖之後,醫生發現,患者心髒缺血現象比較嚴重,胃疼的感覺很可能是胸痛。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男子左側回旋血管阻塞,右鍘冠狀動脈亦有狹窄,經心內一科全力搶救,目前患者已無生命危險。
哈醫大一院心內科主任田野介紹,心梗被普遍認為是突發的,但其實臨床中並非所有的心梗發作都沒有先兆,通常50%?80%的患者在發作前都會有一些預警的癥狀。哈二院胸痛中心主任劉晶表示,心梗除了明顯的癥狀以外,還會有一些非典型的癥狀,容易被忽視。
有這些癥狀也要警惕心梗
1、惡心、嘔吐,下頜、上腹及左上肢疼痛:若有心髒病史、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在出現這些癥狀且用藥無法緩解時,應引起重視。
2、長時間的心絞痛:大部分人會突然發現持續20分鍾以上的心絞痛,既往有過心絞痛的患者,癥狀加重,時間延長,同時還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
3、胃腸道反應:許多人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的癥狀。
4、休克、暈倒等癥狀:少數人不會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暈厥。
5、與勞累有關的全身性疼痛:患者一勞累或一激動,就出現身體疼痛,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疼痛可能是肩膀疼痛、後背疼痛,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腹瀉。
心梗救治應在兩小時內猝死急救把握黃金4分鍾
120急救中心醫生蘭丹丹等專家也介紹了一些心梗急救的小知識。當家人出現肚臍以上到下巴以下的部位突發不明原因疼痛,應警惕是心髒問題;尤其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後,或左胸部位突發疼痛,伴有出汗、惡心、嘔吐,約九成是心梗發作,這時候患者家屬一定要立即拔打120,說明清楚癥狀。
青年人誘發心梗因素
1、中青年人經常熬夜加班,加上缺乏運動、飲食不規律、吸煙等原因,心髒血管內膜過早受損。
2、年輕人喜歡玩電腦、手機等,經常『廢寢忘食』,精神高度緊張,引起血壓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
3、基於以上因素,一旦出現某些誘因,比如連續熬夜、過度疲勞、酗酒、情緒大起大落等,就可能成為壓垮心髒的最後一根『稻草』。
心梗預防
保證作息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保證休息;飲食健康,每天按時三餐、少鹽少油,多吃水果蔬菜;不酗酒不大量吸煙;保持心情愉悅;適當運動,注意保暖。
心梗急救牢記兩個『120』
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握急性心梗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即黃金救治120分鍾。
心梗猝死急救
最佳的救治時間為4分鍾,在醫學上稱為『黃金4分鍾』。在這一期間若能及時做心肺復蘇,搶救回生命的機率在50%以上,相反如果6分鍾內得不到心肺復蘇,大腦就會因缺氧而造成不可逆改的損傷。
心梗急救三道關
第一道關,是最關鍵的一關,有心肌梗死危險因素的人出現胸痛等心梗癥狀,一旦發病應立刻停止任何活動,並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第二道關,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動救護車,將患者快速運往有相關救治能力的醫院;
第三道關,則是患者來到醫院後,急診科、心髒科等相關專科醫生迅速診治,爭取在發病120分鍾內讓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