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王丹陽 見習記者 崔昕 記者 楊帆)近日,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傳播希望工程的『龍江故事』》。2009年,畢業於哈爾濱體育學院的王忠雷來到漠河縣北紅村小學,成為一名特崗教師。他與女朋友於晶在這裡結婚,二人共同橕起這座邊陲小學。今年,是他們在北紅小學的第9個年頭。

北紅村小學,距離漠河縣城一百三十多公裡,冬天最冷的時候,氣溫達到零下50度左右。王忠雷剛來的時候,北紅村還沒有通電,村裡每天只有晚上3個小時送電。『盡管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備,但是面臨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剛到學校報到的那個夜晚,我竟然沒找到學校地點。』王忠雷至今難忘。面對村裡無電、學校無水、學生極少的現狀,分來的老師一個個都走了,但他毅然堅持了下來。
2012年,當時還是王忠雷女朋友的於晶被感動,放棄了原本在三亞任教的優厚工作來到北紅村。王忠雷說:『於晶來了以後,校園裡有了歌聲。』數學、語文、品德、體育、音樂、美術……夫妻倆白天上課,晚上就在教室裡點燈批改作業、備課,有時一天下來,累得精疲力盡,但他們卻十分高興,『只要看到孩子們進步,就興奮的不得了。』
2014年希望工程走進祖國邊陲,它像一縷陽光給王忠雷夫婦和孩子們帶來了溫暖與光明。孩子們收到了溫暖的棉衣、嶄新的書包,用上了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新文具,解決了授課的難題。同年,王忠雷和於晶被評為希望工程園丁獎和希望工程年度人物,拿到獎杯的那一刻於晶說:『這個獎杯和我肚子裡的孩子一樣重要,它是責任更是希望。』
2016年5月25日,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式向王忠雷所在的學校授予『北紅村希望小學』校牌,標志著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祖國最北希望小學的落成。
第二十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龍江最美人物(教師)、黑龍江省勞動模范……說起這些榮譽,王忠雷總是很謙虛地說『這些年,幸好有父母和愛人的支持,纔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北紅村的信心和決心,我慶幸擁有這份神聖的職業。只要北紅村希望小學還有一個學生在,我就會堅守在這裡!』於晶說:『孩子現在5歲了,我們總是很忙,照顧孩子的時間不多,這沒關系,我們是更多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