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青年英纔耀龍江】給衛星穿上功能『外衣』
2018-11-25 07:1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玉璽 米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盧松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黑龍江日報11月25日訊 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表面化學工程與防護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盧松濤,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在鑽研極端環境用特種功能涂層的領域。經過不斷努力,克服重重難關,盧松濤所在團隊研究出了集高結合力、高空間環境穩定性和高光學性能於一體的超黑涂層,並已成功應用於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海洋系列衛星等多種型號航天器的生產,有效提高了我國航天器制造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興趣事業齊頭並進

  2009年,盧松濤在哈工大攻讀博士期間接觸到超黑涂層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逐漸了解到當時國內的超黑涂層性能不是很好,而國家也急需這種特種功能涂層技術來促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如何研發出一款集高結合力、高空間環境穩定性和高光學性能於一體的超黑涂層成為盧松濤之後近十年的鑽研課題。

  現如今,盧松濤已經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副教授,『龍江科技英纔』,他主要以空間極端服役環境下的特殊功能需求為導向,開展極端環境用特種功能涂層的設計、制備、功能調控及工程化應用研究。同時,盧松濤所在研究團隊創立了哈爾濱秦昊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開展特種功能涂層和復合材料的技術開發與生產,在省內實現技術轉化。

  迎難而上克服難關

  2016年12月11日發射的風雲四號A星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氣象衛星,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在研制過程中發現,風雲四號衛星屬於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平臺衛星,空間溫度環境惡劣,載荷上面最高溫度可達150°C。現有進口超黑涂層在90°C就開始真空放氣,對附近的光學鏡面造成污染,存在載荷失效的風險,成為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研制過程中的瓶頸技術之一。

  2015年年中,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主載荷設計師通過調研發現哈工大的盧松濤所在團隊研發的超黑涂層技術能夠滿足衛星正常運行的需求,委托盧松濤所在團隊進行高穩定超黑涂層的研制與生產,為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穿上功能『外衣』,避免黑色涂層發生高溫污染的風險,保障衛星運行可靠性。

  為抓緊時間完成國家急需的超黑涂層,攻克技術難關,包括盧松濤在內的30餘人攻堅團隊每天在實驗室裡過著早8晚11的研究生活,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半年,沒有休息日。大家齊心協力,最終在三個月後研制出適合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所在環境下應用的高穩定性超黑涂層,並順利通過了各種極端環境的考驗,又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對這種涂層進行生產,投入使用。在風雲四號運行的一年多裡,沒有出現污染問題,也證明了盧松濤所在團隊研發的超黑涂層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准,在被問到每天都在實驗室裡,面對著數據和化學材料會不會感到枯燥時,盧松濤笑著說,『實驗室的工作已經成為我生活裡的一部分,我不覺得枯燥,而且是完成國家委托給我的任務,我覺得無比光榮。』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超黑涂層憑借著高溫無污染的特點已應用於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關鍵器件的生產,為衛星源源不斷地下傳遙感數據提供了保障,推動了航天器跨越式發展,提昇了我國航天器構件制造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面對這些成果,盧松濤說,『對於我來說,突破重大難題,實現技術真正轉化,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迅速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一些對我國封鎖的技術被逐漸攻克,不再依賴進口或國外實施,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盧松濤說,就超黑涂層而言,以前高性能超黑涂層主要依賴進口或去國外加工。現如今,哈工大擁有著國內唯一高穩定高性能的超黑涂層技術,我省是唯一能實現這項技術服務的地方。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這句話成為了盧松濤科研道路上永不忘卻的初心和追求。他表示,未來他的團隊將會繼續從事高性能超黑涂層的研究,進一步提高超黑涂層的光學性能和極端環境穩定性。『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做到技術提昇,以優質的技術吸引國內企業來到龍江進行生產。』講到這,盧松濤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青年英纔耀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