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幫貧困青少年推開希望之門
2018-11-27 08:56: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紫謙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27日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如今,全省上下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迎難而上、乘勢而進,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揮灑著汗水,貢獻著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將為推動農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創造有利條件,找到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結合點,纔能編好麻花辮、打好組合拳,確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扶貧的最終目的是擺脫物質貧困,走出精神貧困,增強內生動力,全省各級關工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幫扶農村弱勢和特殊青少年群體作為重點工作任務來抓,想方設法拔掉貧困青少年的精神『貧根』,為他們創造成長進步和脫貧致富的良好環境。

  授之以漁激發內生動力

  人窮不能志短。全省各級關工組織針對農村貧困青年缺乏志向或因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不良思想情緒,組織青少年參觀青年創業基地,宣傳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引導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致富信心。農墾總局關工委發揮『五老』優勢,抓思想教育先行,向貧困家庭和『五失』青少年等弱勢群體宣傳黨的惠民政策,鼓勵他們振奮精神,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立志脫貧。佳木斯市樺川縣關工委把富民政策及時宣傳到貧困戶,幫助貧困青年學習脫貧知識,政策知曉率達到100%。

  科技之冬、科普大集、專項培訓、以老帶新來創業……全省各級關工組織以豐富多樣的方式積極開展科技培訓工作,提高農村青年創業致富技能。綏化市明水縣關工委組織動員青年參加電子商務培訓班,培養電商創業人纔,全縣已有380多名青年開起了網店,收入可觀。鶴崗市蘿北縣關工委把送技術作為精准扶貧的切入點,積極與職教中心、人社保障、共青團等單位和部門協調溝通,舉辦了養殖、防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實用技術貧困青年農民培訓班,有效解決了當地青年因缺少技術不會乾事、乾不成事的問題。

  動員『五老』力量結對幫扶『一個也不能少』

  在全省各級關工組織參與農村精准扶貧的行動中,農村廣大『五老』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在做好貧困青少年思想工作的同時,積極傳授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並通過『一幫一』『多幫一』結對幫扶做法,使一些貧困青年很快擺脫貧困。

  同江市富江村貧困青年農民袁磊多年來一直有笨榨油方面的創業想法,但因不懂技術,又缺少資金,一直沒有下定決心。鎮農業工作站老專家吳作斌主動與袁磊結成幫扶對子,在資金和技術上全力幫他建成了大豆油加工廠,日加工笨榨油能力達到50噸,2017年加工本地大豆1800噸,實現淨利潤80餘萬元。

  壓實責任實行全覆蓋幫扶

  摸清貧困青年底數,科學規劃扶貧是打贏貧困青少年脫貧攻堅戰、有效開展精准扶貧工作的重要途徑。哈爾濱市確定失足青少年、失學青少年、困難家庭青少年、『兩考』落榜生、殘疾青少年、留守兒童、失親兒童等『七種人』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明確要求各區縣(市)關工委對其進行分類登記和建檔立卡,並堅持每年進行復查,完善管理機制和幫扶機制,保證全市36000多名弱勢和特殊青少年無一遺漏地得到相應扶助,實現幫扶工作全覆蓋。全省各地還普遍要求社區和村屯關工領導小組與留守生監護人或代理監護人簽訂《監護責任書》,並建立考評制度,使監護人增強責任感,確保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有負責人。

  古語雲:『千金難買少年窮。』青少年時困苦的環境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正是人生成長中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以積極心態面對眼前的困難,腳踏實地,努力奮斗,期待未來,正是全省各級關工組織引導貧困青少年成長的方向,在這樣的呵護下,一個個貧困青少年的希望之門被開啟,那象征著理想與幸福的燈火也越來越亮。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