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9日訊 (記者 王亮) 日前,在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中,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農民劉洪霞獲奮進獎。她靠什麼扛起了家庭重擔?又如何從一名貧困戶變成了年收入10萬的致富小能手?近日,記者見到了劉洪霞,了解到了她的脫貧奮斗史。

劉洪霞今年34歲,家中共有3口人,丈夫鄭廣纔36歲,三級肢體殘疾,女兒小鄭10歲,在縣裡第一小學就讀。家裡人均耕地不足3畝。劉洪霞一家居住在這個常住人口僅有62戶、163人的中俄邊境線上的小山村——鶴崗市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
2014年6月1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劉洪霞本就貧困的家『雪上加霜』,丈夫鄭廣纔為了給孩子賺學費,騎著摩托車聯系零活時,被一輛轎車撞出20多米,全身二十幾處粉碎性骨折。
丈夫在醫院昏迷了28天,醫生下達了3次病危通知書,終於在蘇醒了過來,但是術後需要臥床休養半年,且不能自理,孩子又需要上學,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劉洪霞肩上。
『別有壓力,沒有過不去的坎,重要的是照顧好丈夫和孩子,生活上有困難,就找我們。』扶貧乾部的話,讓劉洪霞一家鼓起了勇氣,重樹了生活的信心。2015年,扶貧乾部根據劉洪霞家的實際情況向民政部門申請到了3口人的低保。
解決了後顧之懮和思想包袱,劉洪霞在扶貧乾部多次宣講的致富案例中,選擇投身發展產業。結合她的情況,扶貧乾部為其擬定了長、短效兩套發展方案:一是北藥五味子種植項目。雖然五味子的種植周期長,2年後見效,但經濟時效期是15-20年,屬於一次投入,長期收益的好項目,幫扶責任人免費為其提供了4畝地的五味子種苗,開始了劉洪霞家發展庭院經濟的初始階段;二是育成牛養殖,在各級幫扶部門的幫助下,劉洪霞購買了3頭育成母牛,預計年增收15000元。
然而,一次事故再次襲擊了這個剛有起色的家庭,2017年9月的一天,劉洪霞在粉碎牛飼料時,右手不慎卷入高速旋轉的機器中。劉洪霞被鑒定為肢體四級殘疾。
2018年,蘿北縣扶貧辦為全縣的貧困戶制定了4項扶貧產業政策。當鄉、村乾部、駐村工作隊到劉洪霞家探望並宣傳扶貧政策時,丈夫鄭廣纔說:『我現在身體恢復的挺好,可以喂牛。』劉洪霞也表示,現在雖然右手殘疾,但家裡的農活還能將就著乾。國家的精准扶貧政策,讓這個不幸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讓她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黨的溫暖,基層乾部的關懷。

2018年初,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的幫扶單位,又為劉洪霞家免費提供了3300棵五味子苗木、縣扶貧辦免費給提供了200根水泥樁,幫助劉洪霞擴大了五味子種植面積3畝;同時,幫助劉洪霞家申請成功了5萬元貼息貸款,新購買4頭黃牛。目前,劉洪霞家共有五味子7畝、黃牛14頭,預計五味子年增收5萬元、黃牛年增收6萬元。通過精准發力、精准幫扶,僅此2項就可以使劉洪霞家實現穩定脫貧。
如今,一頭頭壯實的黃牛、一串串紅色的五味子……讓劉洪霞樂開了花。有了年收入10萬元的穩定收入,劉洪霞的丈夫可以安心養病,她的女兒可以專心上小學了。
劉洪霞不僅成了村裡的致富能手,而且還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表示,要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准備幫助更多像她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用抱團取暖的精神,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