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道裡區生活垃圾分類方案發布 群力新城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
2018-12-11 15:48: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鄭通 遲亦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11日訊(記者 鄭通 遲亦達)記者從哈爾濱市道裡區獲悉,道裡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創建示范階段選取工農辦事處群力新城小區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工作,探索建立分類投放、收運、處置體系,並逐步擴大示范范圍,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分類模式,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

  生活垃圾分為四類

  方案提出,結合城區實際,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可回收垃圾主要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紙類、塑料、金屬、織物和瓶罐等。

  廚餘垃圾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

  有害垃圾主要指含有害物質,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垃圾,包括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電池、燈管和日用化學品等。

  其他垃圾主要指除去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包括受污染與無法再生的紙張、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與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廢舊衣物與其他紡織品、破舊陶瓷品、難以自然降解的內含骨骼、婦女衛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煙頭、灰土等。

  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

  方案提出,成立區級生活垃圾分類指導中心,對從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人員、物管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人員進行分門別類的培訓,提高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日常管理和培訓指導的能力。設置相應生活垃圾分類指導部門,負責指導轄區單位、社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普及社區居民培訓,對居民小區實施培訓教育活動,通過社區課堂、現場觀摩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開展公共機構分類培訓,鼓勵各成員單位和企事業單位設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定期組織分類培訓知識講座,培養公共機構職工垃圾分類的理念和意識。

  方案提出,加大各級財政支持力度,對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相關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並分別將相關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積極探索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專業化服務公司。

  配督導員志願者指導居民按標准投放

  方案提出,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體系,在首批示范創建期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者政府部門直接組織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在示范小區和公共機構設置分類垃圾桶、宣傳板、標識牌,並為小區居民免費發放足量的分類垃圾袋。垃圾產生者將產生的垃圾裝入分類垃圾袋並投入對應的分類垃圾桶。在示范片區,按照300戶聘1名督導員、20戶配1名志願者的標准,組建垃圾分類專門指導隊伍,負責宣傳、指導、督促居民按照標准投放垃圾袋,並對錯投的垃圾進行分揀,促進居民逐步養成分類習慣。鼓勵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建立積分兌換平臺,采用APP或電話預約服務、自動投放或上門回收可回收物方式。

  健全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建設

  方案提出,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銜接。充分利用哈爾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對可回收物及大件垃圾進行規模化、無害化處置,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實現『兩網融合』。提高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處理能力。推進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穩定運行,保障餐廚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

  通過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和示范公共機構,探索新型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治理體系,提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力爭2020年底,達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以上的目標。

責任編輯:姜繼周